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6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813日签署大西洋宪章。814日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大西洋宪章提出的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目的、民主的重建和战后和平的目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对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打败德、日侵略者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机会均等”“海上自由”等内容有利于美国战后与英国争夺势力范围,取得世界“领导地位”。同年9月,苏联等国表示同意宪章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租借法案是美国国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通过的一项法案,目的是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法案在1941111日生效,为第1776号案,授权美国总统“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在法案通过之前,美国已在1940年边过与英国达成的基地租用协议,向英国及加拿大提供驱逐舰,以换取使用英国在西半球的基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西洋宪章》的发表对当时世界局势走向所造成的影响。
(2)《大西洋宪章》和“租借法案”都发表在美国参加二战前夕。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愿卷入战争的美国在道义和物质上不遗余力支援反法西斯国家的原因。
2021-11-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谢晋元从小敬仰岳飞和班超。学生时代,他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并积极汲取新思想。1926年,谢晋元参加北伐战争,每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全面抗战爆发后,谢晋元奉命赴上海。出发前夕,他说服有身孕的妻子回广东老家。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孤守闸北火车站四行仓库,先后击退日军数十次疯狂进攻,毙敌200余名。部队完成任务退入租界后被租界当局解除武装,受尽凌辱。谢晋元每日清晨带领官兵唱国歌、出操训练、教育属下勿忘爱国。1938811日,租界军队夺走谢晋元升起的国旗,他绝食抗议迫使当局奉还国旗并公开道歉。19403月,汪伪政权对谢晋元进行拉拢,谢晋元嗤之以鼻。19414月,谢晋元被叛兵杀害。谢晋元牺牲后,上海有30多万市民参加了吊唁仪式。毛泽东更是盛赞谢晋元和“八百壮士”为“民族典型”

——摘编自谢涛《投笔愿从班定远、千秋青史尚流芳——记抗日名将谢晋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谢晋元的主要革命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谢晋元成为“民族典型”的原因。
2021-06-1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丙卷)
3 . 元明清时期推行了“照刷文卷”和“磨勘卷宗”制度。这一制度是通过对文书档案进行有效检查、审计,发现其中问题,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犯罪官吏施以惩处。下面是不同学者对这一制度的认识,这说明(     
邱永明、朱莲华等“照刷文卷”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要方式,属于“事后监督”。
杨小红、邓君等“照刷文卷”和“磨勘卷宗”制度是中国档案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古代档案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余华青“照刷文卷”和“磨勘卷宗”制度是廉政制度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龚延明、陈茂同等“磨勘”是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的重要方式,与官员的选拔、考核和升迁等问题密切相关。
方宝璋“照刷文卷”和“磨勘卷宗”制度是中国古代财政财务审计的重要方式。
A.文书档案记录官员真实表现B.年代久远历史真相难以探寻
C.学者主观看法影响历史发展D.史学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解释
2023-11-26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世宗即位以后便接连下诏求谏,恳切地要求臣僚们……只要对政事有所补益,都可写表章送上,如要面谈,也可请求随时引见,以此达到下情上达。他要求自己尽量做到不“因怒刑人,因喜赏人”。还整顿了科举制度,特开制科以搜罗人才。为了解决唐中叶以来藩镇跋扈的严重问题,他又下令罢功臣、国戚为藩镇,使皇权因此而加强。他整顿各级行政机构和地方里甲制度,重视对地方官吏的任选。他认为节度使的幕僚宾佐和县令录事等官,都是直接管理民事,应该“历试求人,委之共理”。并且裁减了宫中吃饭不做事的人员,停办了各级政府不急的事务,不许地方官进贡甘鲜食物,宫中也摒绝珠宝珍玩。他还经常检点自己的工作,说明自己“虽躬亲庶政,日览万机,亦恐无以胜任”。在他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后周政治逐渐趋向清明。

——摘编自徐明德《论周世宗的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世宗政治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世宗政治改革的影响。
2021-06-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丙卷地区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材料   自建安十三年(208年)以来,曹操以丞相之官号令天下,独自控制着财政收支的重大决 策权,中央没有设置财政主管机构和主管长官,重大财政事务多派他官负责执行。黄初元年 220年)十月,魏文帝曹丕以魏代汉后,国家财政事务由作为政务管理中枢的五曹尚书及尚 书郎分管,其中,置度支尚书寺,专学军国支计,左民尚书以及民曹、仓曹也负有相当重要 的财政管理职责。建安年间的,大农官职被改为大司农,名列九卿,以管理全国粮仓的出 纳政务为主要职责;同时少府主管帝室消费事务的职责明显加强兼具财政与民政双重管理 职责的典农职官系统最终消亡。这种演变趋势与曹魏代汉之后财政管理体制逐渐脱离战时 财政状况是相适应的。这体现了曹魏财政制度在汉唐财政制度变迁中承上启下的历史 地位。

——摘编自陈明光《论曹魏财政管理的专职化演变》


(1)根据材料,概括曹魏国家财政管理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魏国家财政管理改革的历史作用。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况钟(13831443),靖安(今江西靖安)人。幼时家贫,“秉心方直,律己清严,习知理义,处事明敏”,深受明朝执政者朱棣赏识,委以礼部六品主事,“简繁轻重,悉中事宜”。明宣宗时,因他勤谨廉洁,博识干练,任劳任怨,升任苏州知府。“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他“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蠲烦苛,立条教”,“屡诏减苏、松重赋”,“重学校,礼文儒”,疏浚苏州地区的水利,促进农业发展。建立济农仓,赈济灾民。为官三任苏州知府,苏州人民怕他因政绩优异,升官离去。况钟起程进京述职时,“士耆民庶咸候上道,且控舆卧辙”,舍不得他走,明英宗接受苏州人民的请求,赐况钟正三品。十余年后因病去世,灵柩运回江西时,“民多垂泣送其柩归”。运载况钟灵柩的船中,“惟书籍,服用器物而已,别无所有”。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


(1)根据材料分析况钟被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况钟在苏州的政绩。
2021-04-20更新 | 2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Ⅲ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自秦汉以来,就一直维持着一个以编户齐民为基本单位的市场经济。人们可以自由占取土地,但只能占取本户现有劳动力可能耕种的面积,也因为地多人少,无地之民可以占领荒地耕种,无须以其他方式出卖其劳动力,所以此时绝大多数的农户都是自耕农,所据有的耕地面积也是相对平均。然而这种平均分配的状况不会维持太久。一旦荒地被占取尽净,土地又恢复为稀有生产要素,企图扩充农场之人只能从他人手中购入土地,于是分化过程便开始了。历史上每一次大的战乱和改朝换代,都会出现大量荒地,供人自由开垦,便形成一次地权的再分配,也就是农村分化的新起点。对于农村中的分化过程,有些人曾经强烈地表示不满,主张实行限田政策,但是在大部分时间政府都不曾认真实行平均地权的办法,一切听其自然。

——摘编自赵冈《传统农村社会的土地分配》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社会在进入高速发展的同时,人地矛盾逐渐凸显。一方面,地主们占有大量的未开发土地(拥地自重),而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农民因为没有土地而破产。因此日本政府决定实施土地改革,地主的土地都被分给自耕农,此后的农田买卖都有新立法的限制,农村中土地投资的大门从此被关闭……由于土地政策的挑战,农村中富有企业精神的人士被迫转移到城市的工商业中去,这些原来的地主摇身一变而为成功的城市新兴工业的企业家。直到20世纪60年代,这十来年表现的成果几乎全部导源于农民工作积极性之提高。换言之,全生产要素的生产力大幅升高。

——摘编自赵冈《传统农村社会的土地分配》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土地现象。并概括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战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并分析其意义。
2024-01-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1届高三12月双百金科大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程长庚,1811年出生于安徽省一个农民家庭。幼年进徽调科班学戏,习老生兼净。道光年间,程长庚到北京搭班演唱,其后入三庆班。程长庚等不断吸收秦腔、京腔、昆曲等剧种的特长,为北京皮黄剧(即后来称为京剧)的形成做出了贡献。鸦片战争,中国战败,“长庚痛欲绝”“潸然泪下”。咸丰年间,程长庚带三庆班进宫为皇帝演出,受到称赞,被赏五品顶戴。程长庚戏路很宽,不论文戏、武戏,他都能演。……班里的人对他都很敬重,他也很爱护戏班和同人。凡同人生活上有困难,他总是慷慨相助。他曾创办三庆科班……著名老生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等都出自他门下。此外,他还废除了“站台"(开戏前,由一旦角站在台口,供人观看戏弄)的陋习。程长庚蜚声剧坛,被誉为“梨园泰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程长庚在戏曲艺术领域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程长庚蜚声剧坛,被誉为“梨园泰斗”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232年,大军围困汴京,首将速不台意欲屠城,楚材飞马面见(元)太宗:“将士暴露凡数十年,所争者地土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太宗疑而未决,楚材再三求,汴梁城一面四十七万户人民,终获活命,禁止屠城遂成定例,《新元史》云:“卒使中原百姓不至践刈于戎狄,皆夫人之力也。”窝阔台(元太宗)任楚材为相,以儒术治国,宠臣质问:“本朝尚式,而明公欲以文进,不已左乎?”楚材说:“且治弓尚须弓匠,岂治天下不用治天下匠耶?”耶律楚材“定税赋,立造作,榷宣课,分郡县,籍户口,理狱讼,别军民,设科举,推恩肆赦”,每陈国家利病生民休戚,辞气恳切,孜孜不已。

——摘培自李志军《耶律楚材:超越了种族和国界的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耶律楚材是“超越了种族和国界的人”的理由。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耶律楚材的贡献。
2021-09-1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鸠摩罗什(343年-413年),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到长安(今西安),受后秦皇帝礼遇,请入西明阁,先后译出《般若经》《金刚经》等数十部经。其中一些是旧经新译,而鸠摩罗什所译“新文异旧者,义皆圆通,众心惬服,莫不欣赞焉”。(《出三藏记集》)“佛”在旧经本云“浮屠”,罗什改为“佛徒”,因为“屠”让人想到屠杀,字义不祥;译《金刚经》中著名的“六如偈”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在玄奘、义净等译本都是“九如”,相较而言,鸠摩罗什的译本更为精炼,也更朗朗上口,其音译专有名词“有天然西域之语趣”,佛经中的大量词语由此开始进入汉语日常表达之中。不过,鸠摩罗什译经,是根据龟兹语音而将梵文佛经对译成汉语,如译“头陀”,据唐代慧琳《一切经音义》考正云“杜多”,译为“头”是龟兹语的发音。类似还有如“阿修罗”正音为“阿素罗”,“须弥山”应为“苏迷卢山”等。隋唐之际,从彦琮到玄奘再到义净、慧琳,多以“正梵音”更改鸠摩罗什等人的翻译。到了宋代,人们基本接受鸠摩罗什译词语为一种无可更改的事实。

——摘编自张云江《鸠摩罗什:佛经翻译和佛教中国化的开拓者》


(1)根据材料内容,概括鸠摩罗什所译经本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鸠摩罗什译经的影响。
2021-12-0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部分重点学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