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二   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但是,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当今联合国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比较国联与联合国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而提出的方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炸弹的爆炸声……他建议同伴们身穿用手纺制的土布衣服,作为这支大军的军服。”材料上,他领导的运动
A.表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立状态
C.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D.使本国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2021-06-29更新 | 530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仲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光甫,江苏镇江人,早年留学美国,1915年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他一开始就把“注重储蓄”放在首位,以社会大众为服务对象,彻底告别“官商”办银行的传统,同时还推出了诸多中国首创的银行新服务,使其银行迅速发展壮大。陈光甫非常注重向民族工业放款,以利其发展,张骞的大生集团,荣宗敬、荣德生的申新集团都是其放款大户,并曾帮助申新纱厂渡过最严重的危机。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陈光甫受邀赴美与财政部斡旋,达成“白银协定”,以利于稳定法币信用,也为国民政府储备了抗战的财力。1938年底,陈光甫再赴美国,与美国商人达成“桐油贷款协议”和“华锡借款协议”,获得5000万美元贷款,用于购买汽车和改善滇缅公路运输,并采购了大量军需物资。国民政府致电陈光甫说:“借款成功,全国兴奋。从此抗战精神必益坚强,民族前途实利赖之。”

——摘编自邹高《“中国摩根”陈光甫》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光甫在金融业领域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光甫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品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进行爵制改革,开始推行实封的王爵、开国爵与虚封的散爵并行的爵位制度。孝文帝实行的散爵是承袭北魏前期虚封的五等爵制而来的。而实行的实封爵,则是新推行的爵制。由于虚封的散爵制与实封的王爵、开国爵制并行,所以,尽管散爵的封地依然与北魏前期五等爵的封地一样,都具有虚封的性质,但在实封爵封地存在的影响下,却出现了一些变化。虽然这种变化不能改变散爵封地的虚封性质,但北魏国家要使散爵封地适应两种不同性质爵制同时并存状况的做法,构成北魏国家封授散爵封地的一些特点。……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散爵封地由原来以晋代郡、县为名称,改为以北魏所设郡、县为名称。并且,由于散爵封地由郡太守、县令进行治理,还可以被作为开国爵的封地来封授,散爵的封地与爵位等级已经没有联系。但散爵封地的封授与开国爵相同,也实行籍贯回避。总体而言,孝文帝爵位改革后实行的是以实封爵为主导的分封制,散爵封地的封授只是这种分封制的补充。

——摘编自张鹤泉《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爵制改革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的霸权源自于殖民化和工业化打造的强大经济基础,但其经济实力优势在19世纪末就逐渐丧失。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1870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到一战前夕被美国和德国超过。特别是与美国相比,经济实力差距更是十分巨大。二战之后,英美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且英国欠下美国大笔债务,甚至连国内重建都需要依赖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英国仅凭自己的羸弱的国力已经无法保住英国霸权的基础,只得向美国开放其势力范围,用接受美国的投资和贸易为条件换取美援。

美国在与英国相互承认各自势力范围和国家利益为前提,确定了霸权转移的非战争性质。美国尊重当时的国际体系和英国的国际地位,因此能够在不发生战争的情况下由后起的头号强国取代原先的头号强国。英国在面对美德两种霸权挑战模式时,显然更倾向于接受前者,而排斥后者。对英国而言,德国的武力挑战模式不仅不能接受,而且直接威胁到了英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存在。

英美之间基于共同文化和血缘纽带的特殊关系虽然不能排除早年的冲突,但在面临诸如纳粹德国和苏联阵营的外来威胁和挑战时,却能本能地紧密地联合在一起,并在霸权转移中采取和平的模式和路径。

——摘编自《英美霸权转移的历史考察》(《北京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材料提供了英美霸权交替的诸多因素,其中蕴含了诸多的历史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外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5日,威廉二世与奥匈驻德大使共进午餐……(威廉二世)向奥匈大使表示,奥匈在这次事件中可以得到德国全力的支持。而对于奥匈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问题上,威廉二世又称不论奥匈要采取什么行动,都必须要抓紧时间,不能拖延。

沙皇敦促塞尔维亚人要像狮子一样去战斗,贝尔格莱德政府似乎不会对最后通牒有所屈服了。而且,在此期间,萨佐诺夫曾特别指示贝尔格莱德政府不要接受英国在其中的调解。……不管俄国的行动是否有必要,法国都从始至终地支持俄国在巴尔干地区做出的任何干预行为。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梦游者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一战》等整理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欧洲人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的代价。历史学家詹姆斯·乔尔指出,在整个欧洲的政府内外几乎没有人预计到这场旷日持久而且造成巨大破坏的世界大战。德国总理特奥巴尔德··贝特曼·霍尔维格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在1914年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

——摘编自[]斯蒂芬··埃弗拉《战争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国领导者对战争爆发的影响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各国领导者们为何认为这场战争是短暂而轻松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