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慕尼黑协定》
(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____
(2)内容及影响: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2022-09-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导学案)-导学案(纲要下)
2 .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法西斯主义以极端________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________,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________,争霸世界。面对________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国家通过________寻找出路。
(2)过程
①在亚洲,世界________重创日本经济,日本法西斯分子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________,声称“________是日本的生命线”,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________,最终征服________。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________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6年,日本建立________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②在欧洲,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社会各阶层普遍对________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________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意大利入侵________。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________国。至此,在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个________。1938年,德国吞并________,并对________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________政策,与德意签订《________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________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2022-06-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前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公元522年,鲁郡百姓为纪念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的功绩德行,特意刻碑铭记。该碑书体质朴方严,魄力雄强(如图),学者们认为该风格正是当时社会审美、时代风貌的体现。与此风格有关的背景是
A.胡服骑射B.三国争锋
C.鲜卑改革D.儒道交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2018年江苏卷文综历史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

—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

材料二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冶”。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

—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

2018-06-10更新 | 3718次组卷 | 52卷引用: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图1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图2是尼克松(左)与勃列日涅夫在1972年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协议上签字;图3是1991年独联体各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所示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B.图2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过程中,美苏推行“缓和”外交,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C.图2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是使美苏关系从缓和走向对峙
D.图3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的影响是两极格局、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崩溃
6 . 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原因
(1)失去同盟基础:二战结束后,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之后,________的基础不复存在。
(2)重要原因:美国和苏联是两个________完全不同的国家,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3)根本原因:两国的________存在严重冲突。
(4)美国的战略:战后美国________的野心急剧膨胀,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________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
(5)苏联的意图: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________边界的安全。为确保________国家对苏友好,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6)双方的态度:逐渐强硬,都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双方的对外政策都从________转向了________
(7)拉开序幕: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为冷战推波助澜。
2022-06-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前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科举改革的谕旨,主要内容是:在乡试、会试中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乡试、会议三场考试的内容,将史论与政论列为第一场,时务与实学列为第二场,四书五经列为第三场;每场发榜一次,上榜者方可参加次场考试。这次改革因政变而中断。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新政的深入,废除科举犹如箭在弦上,不可阻挡。但废科举事关重大,阻力重重。于是,清政府采取回避的态度,对科举制进行局部改革。1901年6月至8月,清廷停止武科举,文科举取消八股,乡、会试改用策论,注重实学和时务,“考官阅卷,合校三场,以定去取,不得偏重一场”。

——改编自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等


(1)根据材料,比较1898年和1901年科举改革举措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年清政府重启科举改革的原因。
2022-06-08更新 | 3735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二单元整合提升(学习讲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孝文帝认为使用近百年的都城平城“只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光宅中原”,故有意迁都。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两年后,北魏“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于魏晋一致。迁洛早期重建的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和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殿的形制。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布局谨严,规模宏大,远超前代。筑外郭城以及在城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使郭城区域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一大创举。三重城围都城行制的出现,也改变了过去都城前朝后市的布局。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整齐之先河。

——摘编自钱国祥《北魏洛阳外郭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等

(1)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和举措。
(2)简析北魏重建洛阳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
2022-06-23更新 | 4128次组卷 | 31卷引用: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9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程(狄)遇之。孝公于是布惠……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山。

——引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实行国家垄断资本工业政策,建立了大量的政府企业机构,这些工业对民营工业的排挤是战时民营工业难以成长的重要原因。不过,在内战和恶性通胀等大环境下,到20世纪40年代末,无论是民营还是官营工业,都无一例外处于瘫痪或崩溃的状态。

1946年,在中国共产党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之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就已经开始。……到1952年年底,除了西藏等部分民族地区和台湾地区之外,全国农村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地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变革。

——引自《中国经济史》编写组《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在功能定位上,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引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国实力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的磅礴气势,结合所学,概括其布局特点。
(2)阅读材料二,概括20世纪40年代末民营工业“处于瘫痪或崩溃的状态”的原因。以解放区土地改革为例,扼要说明“土地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变革”。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写出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向中国共产党确立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会议的名称,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的“功能定位”。②"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回顾历史,写出1985年中共中央确定的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战略方针,扼要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重大意义。
2022-01-12更新 | 2680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阅读下表,宋朝相关史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宋朝相关史事的因果关系
选项原因结果
吸取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分裂的教训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中央设枢密院管军政,三司管财政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出现冗官、冗兵、冗费王安石变法试图富国强兵
政府按职业登记户籍,“诸色户计”主户、客户管理制度形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