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晋之故封,太行持之,首阳起之,黄河迤之,大陆靡之……而侯之都居,大夫之邑建焉……以稼则硕,以植则茂,以牧则蕃,以畜则庶,而人用是富,而邦以之阜。

注∶大陆为大陆泽,太行山河流冲积扇与黄河故道的交接洼地。

晋献公娶大戎狐姬、小戎子、骊姬姐妹;任命狐突(白狄)为大夫;灭骊戎、耿国、虞国、虢国等,史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晋文公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流亡期间多年居于狄国,娶赤狄之女;城濮之战大败楚军,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开创百年霸业。
晋襄公史家称其“一是北伐人,二是南略楚国,三是东征卫国,四是西征秦国,五是重组六卿。”曾任命狐射姑(贾季)担任中军将。
晋成公与郑国结盟,多次援救郑国;联合白狄打败秦国,俘虏秦国将领。
晋景公柳梦之战、颖北之战击败楚军,邺之战被楚国打败灭赤狄潞氏、留吁、铎辰等;与众狄楷函会盟;公元前583年攻入楚国。
晋悼公重用吕相、士纺等人,惩乱任贤推行“和戎狄”的策略,无终之君向晋悼公“纳虎豹之皮”九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
晋平公公元前552年同宋、卫等国结盟,再度恢复晋国的霸业;公元前541年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原(太原),占有太原盆地。
晋顷公时期赵简子(赵鞅)娶狄女,推行田亩制和田赋制度改革,六卿逐渐壮大赵简子、范献子将“刑书”铭铸于鼎上,史称“铸刑鼎”。
晋出公时期赵襄子娶西戎崆峒氏女公元前458年赵襄子杀代王,平代地韩、赵、魏三卿完全架空国君之位,晋出公客死他乡。
(1)阅读理解上述材料,从不同角度提炼出两个核心词。运用相关知识,阐释你的理由。

20世纪30~50年代,中国的乡村发生着社会财富分配的巨大变化,传统乡村固有的以分家析产和土地买卖为主导的地权分配被打破。

以下资料是来自山西兴县七村全面抗战爆发前(1936年)、抗战中(1942年)和开展土地改革后(1947年)的相关数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历史发展进程为以上三幅示意图排序,并说明理由。

山西是我国的煤炭储量、生产、外调大省。上世纪末山西正处于“放开搞活”迅猛发展阶段。1992年环境与发展领域中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江泽民主席在接见出席《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高级国际圆桌会议的国际友人时也指出∶“中国政府有决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而今,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的大同,以光伏发电高端产业链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以“上不露天、下不落地”的全封闭式运营实现了“黑色煤炭、绿色开采”。2019年大同获得“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和“中国美丽城市”称号。从“煤都黑”到“大同蓝”,大同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参照。



(3)以“大同蓝”为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举措。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在衰退吗?

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材料二   案例:坎布里亚的兴衰

13-17世纪,坎布里亚一直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很早就利用水力进行生产。1780 年代以后,坎布里亚使用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进行生产的工厂越来越多,19世纪中期,它的纺织业发展达到鼎盛,由于较少使用蒸汽动力,约自1870年代起,在内外的激烈竞争下,坎布里亚的坊织业逐渐走向衰弱,到20世纪初已全面没落。

——[英]约翰.马歇尔《坎布里亚工业化的阶段》

材料三   



(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
(5)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1-07-08更新 | 372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双语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前复习历史试题(世界近现代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仁东(1945—2017),“中国天眼”奠基人,2019年被授予“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1984年,南仁东回国。他先后在荷兰、日本、加拿大等多国天文机构进行客座研究,推进中国观测站进入欧洲网。他主导“中国天眼”研究历时22年,率领团队,仔细比对每个数据,对工程每个细节都不轻易放过,对材料和施工都进行精确控制,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工程成功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外,他还参加了探月工程早期科学数据下行和VLBI精密测轨方案论证。他首次召集全国高等教育天文选修课研讨会,向国家教委提交《关于加强高校天文选修课的倡议书》,自编教材《射电天文》。他还通过百家讲坛《寻找地外生命》,用科学思想影响公众与媒体对太空生命和地外文明的认识。南仁东临近退休连先进工作者之类的奖项都没有得过,即便是“天眼”这样的工程,他获奖也很少,因为他总是把别人的名字放在前面。

——摘编自韩军《南仁东,一颗耀眼的星》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仁东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南仁东为代表的“人民科学家”身上的优秀品质。
2020-09-01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的真伪与史料的价值

材料一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二十日,康有为知晓了《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意识到国家危亡在即,于是组织“公车上书”。随后,在松筠庵聚集十八省共一千二百余举人,共商上书拒和之事。康有为以为“士气可用”,以“一昼二夜”写就“万言书”,一千两百余名举人签名。此书“遍传都下,士气愤涌”。四月八日,康有为等至都察院请其代为呈递。但都察院以议和已经“用宝”(光绪帝已经批准)为由,决绝了此次上书。

——摘编自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材料二2005年茅海建发表《“公车上书”考证补》,以更加丰富翔实的档案史料和细密精致的推理论证,将以上论点进一步坐实。据作者统计,其中,举人们有1500余人次单独上书,135人次参与了官员们组织的上书。从这些上书的分析中,作者认为上书拒和的主力并非进京应试的举人,而是各级官吏,反对拒和者却寥寥无几。作者认为有两个“公车上书”:“一是由政治高层发动、京官组织的上书,其数量多达31件,签名的举人多达1555人次,且上书已达御前;一是由康有为组织的18行省举人联名上书,那是一次流产的政治事件。”

——摘编自茅海建《“公车上书”考证补》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对“公车上书”的看法,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简析材料一、二的史学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华为公司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在三十余年的时间里,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逐渐发展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大公司。阅读材料:

材料

时间发展概况
1988任正非集资21000元,在深圳创立公司,成为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1990开始自主研发用户交换机技术并进行商用,走上自主研发道路,拿出不少于年销售额的10%用于研发,并形成传统。
1995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的农村市场;成立知识产权部、北京研发中心。
1998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与英特尔、摩托罗拉、微软、IBM等国际公司成立联合研发实验室。
1999-
2000
在印度班加罗尔和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设立研发中心,海外市场销售额达1亿美元。
2001股东大会通过了股票期权计划,把原本属于股东的利润,按贡献大小让与数万员工分享,通过让员工分享公司利润,激励员工。
2002海外市场销售额达5.52亿美元。
2008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华为公司在年度专利申请公司(人)排名榜上排名第一。
2016华为的PolarCode(极化码)方案获得国际认可,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的最终解决方案,在规则制定上拥有更多话语权。

完成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华为公司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
(2)据材料,谈谈华为公司为中国企业发展提供的智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自18世纪60年代至民国成立为止,中国海关长期对外维持着一种廉洁的形象,被认为是“世界行政管理史上的奇迹之一”。

这一奇迹是由英国人赫德创造。赫德在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期间,向清帝国提出海关内部只听赫德之命,各海关的主要管理职位不用华人,以防止中国地方官的干预和施压。赫德还抛弃了传统的中式记帐法,引入了英国当时最先进的会计、审计、统计制度,这套制度进来后,在海关内部做假账变得十分困难,清政府关税收入大增,外国商人因实征税率降低而获益。同时,在薪酬福利体系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年终考绩方面,各栏目分类很细。单“品行”一栏就分做“才能、诚信、机敏、勤勉、服从”等项。考绩优异者将获得1—6月不等的额外薪金;职级晋升方面,以资历为主要参照标准,与薪酬密切挂钩,服务到一定年限,还将获得额外的年薪。非但如此,赫德还引入中国最早的养老金制度,把这一笔非常丰厚的报酬与职员的操守直接挂钩。赫德之所以设计这样的廉洁机制,是因为他不相信中国人所说的“人性本善”。他觉得人性本恶,有必要提升职员贪腐的风险和成本。

——摘编自孙修福、何玲《外籍税司制度下的中国海关人事制度的特点与弊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德的海关人事行政管理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海关行政管理的历史影响。
2020-05-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1947年2月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
问题赞成人数反对人数
对美军驻华的态度4538
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61464
对民国宪法的态度124381
对内战的态度34535

该调查说明
A.中共在内战中已占上风B.《大公报》坚决反对国共内战
C.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D.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
8 . 下表为抗战时期延安地区延川县第三乡32l户(部分)阶级成分统计简表:

由上表变化可知
A.红军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
B.中共一直奉行消灭地主的政策
C.边区政府扩大了政权的阶级基础
D.敌后根据地土地改革成效显著
2018-12-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都成立了教育部,颁布了《民国教育部官职令》《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教育会章程》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和制度,对清末教育作了一些重大改革。而到了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1912年9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学、师范、职业教育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因此,学校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年,不到10年间,学校数增加了91851所,学生数增加了3269263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概括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据《册府元龟》上所列资料统计,唐朝各位皇帝下发有关养老诏令的次数多达73次。唐代继承了汉代给老人“赐杖”、“免税”等诸多做法。据《唐大诏令集》,唐太宗在“即位赦”中特别提出,“八十以上各赐米二石,绵帛五段;百岁以上各赐米四石,绵帛十段。”唐朝还曾有过一项“补给侍丁”制度,开元七年户令规定的配给标准是:“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九十给二人,百岁三人。”唐代还有“精神养老”一说,就是奉养父母时要和颜悦色,不能让老人不开心。

——倪方六《中国古代各朝养老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尊老养老的特点。
(2)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分析唐朝厚养老者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