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表是1853—1859年福州口岸出口茶叶数量统计。造成该口岸茶叶出口数据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战乱局面的影响B.对外贸易的扩大C.中法战争的爆发D.民用企业的创办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门荫制度长期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之中。科举制为隋代所创建,唐代初步发展但不甚完善,加之魏晋以来的门阀大族死而不僵,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唐代门荫入仕在选官途径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唐中期以后,随着科举制的日益完善,社会对科举出身人士越来越重视和推崇。根据学者对于唐代宰相等高官出身的数据统计:“除少数入仕途径不明者外,门荫出身者共177人以上(有隋代受荫承袭至唐的),其中位至宰辅的有48人,占唐宰相总数369人的13%。如果以宪宗朝为界把唐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门荫出身的宰相有45人,占唐朝门荫出身宰相的90%,宪宗以后则寥寥无几。高级官僚中门荫出身比重的下降,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门荫制度衰落的趋势。”

——摘编自陈禹澍《唐代门荫入仕制度探析》

材料二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清政府诏废八股,改试策论,要求各省均于省城改书院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同年10月,政务处会同礼部奏定《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的举人、进士,在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自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共举行留学毕业生考试七次,大量留学生借此跻身仕途。为筹备立宪,清政府对资政院、谘议局议员的选聘均仿行西方的代议制度,实行选举制。清政府制定了《资政院议员选举章程》《各省谘议局议员选举章程》等,对被选举人的资历、身份、财产均作了严格的规定限制。活跃在清末资政院中的议员罗杰、雷奋等人,借此进入政治领域,并在推动清政府的改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鞠方安《试论清末选官制度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前中期门荫入仕制度存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相比,清末选官制度创新的表现,并简评清末选官制度改革。
2023-11-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表所示为近现代学者对1933年中国工厂分布状况三组信息的统计(单位:个)。据表可得出的合理推论是(     

1933年《中国工业调查报告》1947年《中国国民所得,一九三三》2022年《20世纪30年代全国制造工厂的区域布局——兼论后发大国工业化的空间及规模质量提升进程》
有工厂的省份172127
有工厂的县市1266(注)391
工厂总数243538414372
注:该研究报告中,仅有不到13%的企业登记了厂址所在县的信息,集中于6个县市。
A.大数据技术助推考古学发展B.认识更新得益于新史料的发掘
C.时代最接近的统计更加准确D.后期的研究只是对早期的增补
2023-10-30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首位的生产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盛衰,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了“户籍相伍”制度,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由于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的北方混乱,引起北方人民大量流亡江南,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不少于70万人,滞留山东境内的达20万人。北方农民的南下,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使了南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人口亦有较大增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出现了天下田无荒弃的现象,按“黄册”登记的户口,户达16 052 860,口达60545 812,每户平均3. 77口。康熙五十年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摘编自叶瑞汶《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走势的分析》

材料二: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走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东汉官吏诈病现象是东汉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诈病期间官吏们拥有一种“病人”身份,在行政程序上他们能够合理地拒绝进入或退出官僚队伍。如表是有记录的东汉“诈病官员”人数统计,表格数据体现了(     
时期“诈病官员”人数任职区域“诈病官员”人数
东汉前期(光武至和帝)30地方44
东汉后期(殇帝至献帝)91中央84
(注:部分官员任中央官与地方官期间均出现诈病现象)
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统治者清除政治的异己势力
C.儒家学者的消极避世D.黄老之学影响士人价值取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所示为晚清部分年份中国官派留日学生人数统计(单位:人)。对表格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时间人数
1896年13
1899年100多
1903年1300多
1905~1906年8000多
1908~1909年5000多
1910年4000多
A.清末新政以发展教育为中心B.国内近代高等教育尚未起步
C.晚清政府图存欲念较为强烈D.留日活动得到同盟会的资助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82018年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数据统计

   

注: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中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简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78年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8 . 如图所示为1953—1978年的部分年份中,所统计的中国中小学教师学历未达标率(中学和小学分开统)。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中,作用最显著的是(     

注:按照1977年的相关规定,高中教师应达到本科毕业水平,初中教师应达到大专水平,小学教师应达到高中或中师水平。
A.政治运动B.经费投入C.学校体系D.教师地位
2023-11-01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代西方的能源与政治]

材料一   长时间段英荷美德四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趋势图

   

注:(1)各图案代表的能源种类以美国为准,即1为柴薪和木炭,2为水力和风力,3为煤炭,4为石油,5为天然气;(2)为便于统计,美国的风力和水力一类只包括水电部分;(3)相关数据按照1QuadrillionBTU=1055PJ的标准折算。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以英荷美德四国为中心》

材料二   一战前,石油主要是用来提炼煤油,其战略价值还未彻底开发出来。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还未形成正式的、规范的石油外交政策,其海外石油扩张的主体是标准石油公司,主要目标是争夺海外的石油市场。一战期间,美国政府为盟友提供了80%的石油,并开始采取更为积极的石油政策。一战后,出于对石油资源枯竭的担心,美国石油公司积极寻找并控制海外石油生产地,并寻求美国政府的帮助。1917年,威尔逊政府成立了一个由各大石油公司组成的石油战争服务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国内石油生产,确保石油供应,满足盟国的石油需求。这是石油公司们第一次明确地与美国政府合作。从此美国政府石油政策的重点由反垄断转变为相互合作,石油公司成为了美国政府进行石油外交的代表和助手。美国政府高举“门户开放”政策,积极引导、鼓励石油公司向海外进军,并为其提供外交支持。此后,控制石油、确保石油供应成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

——摘编自贾少林《二战时期美国对拉丁美洲的石油外交政策》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以来英、荷、美、德四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20世纪上半叶美国政府石油政策的转变。
10 . 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00至2010年(     

A.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B.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
C.美国工业就业人口的占比D.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