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捉拿康梁二逆演义》成书于戊戌政变后不久,是以康梁为题材的时事小说。其时事材源,既有京报或报刊转载的奏折、上谕等官书,也有当时的新闻报道,还有一些士大夫口耳之间流播的传闻,见于同时代书信、笔记等私家材料。据此理解准确的是(     
A.该书是一手史料,史料价值高B.该书有艺术加工,史料价值低
C.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戊戌变法失败有其经济根源

2 . 重新发现中国海洋文明——泉州申遗。

据《泉州府志》记载,“泉居八闽之南,山势蜿蜒,不见刻削;海港逶迤,不至波扬。”2021725日,泉州申遗成功,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承载了“大航海时代”以前人类航海活动的历史记忆,也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1.某历史学习小组对泉州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兴趣,首先从教材中梳理了泉州历史相关年表。请将内容补充完整。
时期泉州历史概况
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宋朝因
①____的崛起,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不仅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又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在泉州,政府设立了②____负责管理商贸与征收商税
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海外贸易非常繁荣。13世纪,可·波罗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然后由泉州经海路回到威尼斯,后来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这本书对③____产生了重要影响
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明初④____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但后期伴随着政策收紧,泉州海外贸易受到限制
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⑤____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泉州地位逐渐下降

2.梳理完泉州的发展历程之后,小组发现,泉州唐以前和现代的发展史在教材中并没有提及,如果想要继续补充这两个时期的情况,成员可以搜寻哪些史料?

2018年,泉州以“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最终未能成功列入,2021年,泉州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再次申遗,终获审批。小组对比两次申报报告,发现本次遗产区面积是上次申报五倍之多,同时,新增了6处遗址,具体见下表。

第一次申遗16第二次增补6
九日山祈风石刻
(举行祈风仪式)
真武庙
(道教庙宇)
清净寺
(伊斯兰教寺院)
市舶司遗址
天后宫
(祭祀海神妈祖)
德济门遗址
(泉州城南门)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南外宗正司遗址
(迁居泉州的宋代皇族群体管理机构)
磁灶窑址老君岩造像伊斯兰教圣墓德化窑址
石湖码头洛阳桥江口码头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开元寺
(佛教寺庙)
六胜塔
(港口地标)
万寿塔
(港口地标)
安平桥遗址、
(连接泉州安海港,也是去往漳州、广州通道)
泉州府文庙

顺济桥遗址

3.新增的6处遗址,对原有内容作了哪些方面的补充?
4.根据上述信息,对比第一次,你认为第二次申遗通过什么路径重新诠释了泉州的价值?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感受到泉州作为世界遗产展现了什么特征?
2023-12-1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丝绸之路

材料一   贸易的主要产品是丝绸。出了让游牧部落觉得它珍贵以外,丝绸在古代还扮演着诸多重要的角色。在汉朝……成匹的丝绸经常被用作货币,或作为军饷,或作为中亚佛教寺院惩罚僧人的罚金。丝绸作为一种奢侈品的同时,还成为一种国际货币。

——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塞里斯国(即中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

——【古罗马】普林尼《自然史》

材料三   下图为敦煌莫高窟盛唐壁画“胡商遇盗”图,图中文字:“……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赀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诗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冤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图为:敦煌莫高窟盛唐壁画“胡商遇盗”图)



(1)根据提示,将下列商路填入表格后相应的横线处。(填字母)
A草原丝绸之路     B西南丝绸之路     C丝绸之路     D海上丝绸之路

商路

途径地区

(1)_______

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

(2)_______

从广州、泉州、明州等地出发,进入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

(3)_______

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亚欧大陆

(4)_______

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
(2)根据材料一,概括丝绸在古代扮演的角色。
(3)以下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表层或深层信息是(     
A.古罗马和中国已有丝绸贸易B.丝绸之路为两国贸易创造有利条件
C.古罗马很了解中国盛产丝绸D.古罗马已熟知中国丝绸的制造工艺
(4)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分析汉朝贸易的主要产品是丝绸的原因。
(5)请说明材料三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
2023-12-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前,在福建长乐重新修缮的妈祖庙内刻《天妃灵应之记》石碑。碑文记载郑和第三次出海时,“道经锡兰山国(今斯里兰卡),其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赖神显应知觉,遂生擒其王”。这一记载(     
A.传播了迷信思想,没有史料价值B.说明民间信仰在海外得到传播
C.带有强烈的政治动机,不可采信D.从侧面反映出远洋航行的风险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记述文献
史料一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后汉书·东夷传》
史料二自出发地徐闻(今广东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浦),船行约五个月,至都元国(今越南岘港);又船行四个月,至邑卢没国(今泰国叻丕)……又船行两个多月,至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纳姆),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汉书·地理志》
史料三九年(公元97年),徼外蛮及掸国(今缅甸)王雍由调遣使重译奉国珍宝。和帝赐金印、紫绶《后汉书·西南夷传》
史料四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武帝)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条支、身毒国《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   中国丝织品的西传,在元代又出现了一个热潮。早在蒙古西征时期,就把一些中国织匠带到伊斯兰世界。元朝初年,我国就在泉州设立了市舶司,专门掌管海外贸易。元朝政府于1284年在杭州和泉州设立市舶都转运司,由政府出船只和本钱,招人前往海外经商,然后分成。14世纪上半叶,大旅行家汪大渊从泉州出发,两次乘海舶周游世界。元代中西往来活动的高峰,当推马可·波罗的访华。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国人头脑中的“西方”概念,已从两汉与唐宋时期的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实实在在地扩展到了欧洲。欧洲使者不断东来,蒙古也派使者西去。

——摘编自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解读材料一中文献记述蕴含的有关汉代对外交往的历史信息,并阐释这些文献记述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023-11-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4届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兴,著为规条,巡方督学,岁上其事。大者赐祠祀,次亦树坊表,乌头绰楔(官署牌坊),照耀井闾,乃至僻壤下户之女,亦能以贞白自砥。其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虽间有以文艺显,要之节烈为多。呜呼!何其盛也。

——《明史·列女传序》

隋唐
12232152271419482
192912286882841
合计141612743582912323

材料二   自明代中期以后,妇女生活出现了重大的转向,从当时浙江永嘉县的实例来看,妇女不但“行鬻于市”,即公开在市场从事买卖活动,而且轻率出入官府公庭,涉足诉讼案件。在广东的琼州,“妇女出往市行走买卖”,亦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陈宝良《明代妇女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其转向》

材料三   女主人公周胜仙偶遇樊楼酒肆的小老板范二郎,“四目相视,俱各有情”,周胜仙心想,“若还我嫁得一个似这般子弟,可知好哩!今日当面挫过,再来那里去讨?”于是她主动向男方传递爱慕之情。

——据《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白娘子爱上许宣,在向许宣表明心迹时,说道:“小官人在上,真人面前说不得假话。奴家亡了丈夫,想必和官人有宿世姻缘,一见便蒙错爱。正是你有心,我有意。烦小乙官人寻一个媒证,与你共成百年姻眷,不枉天生一对,却不是好。”许宣听后欣然接受。

——据《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明代妇女状况是否矛盾?请予以说明。
(2)指出材料三在研究明代妇女问题时的史料价值。
2023-11-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棉花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

史料二   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

史料三   考古学家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材料二   早在1000年前,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棉花织造业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织造业。在19世纪以前,亚洲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

公元950年,在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欧洲,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格拉纳达、巴塞罗那和意大利诸城有了棉纺织业。

12世纪末,意大利北部开始形成一个重要的棉花产业中心。

15世纪,德意志南部也出现了棉花产业。

18世纪初期,在发展棉纺织工业的过程中,英国人开展大量的间谍行动,窃取印度高超的生产技术。

公元1200-1800年,棉纺织品的制造和消费在世界各地稳步扩大:从中国、日本再到欧洲、北美,棉纺织品成为主要纺织品。

19世纪,法国最主要的贸易商品属棉纺织类;1860年,原棉贸易占美国所有出口货物的60%;同时期,印度、埃及、巴西等同样依赖以棉花为主的种植园经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棉纺织业的历史,分别指出其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意义的“棉花帝国”形成的历程。
8 . 优秀文学作品既饱含情感之真和道德之善,亦具有史料价值。下列诗文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②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③年年风雨惯悲秋,今岁秋风散尽愁。郢唱一声天下和,居然光复旧神州。
④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
9 . 据考证,如图是商朝武丁时期的甲骨。牛骨正反面刻满了长篇卜辞,内容涉及北方部族入侵和王命诸侯出征、田猎以及天象等。该图反映出(     

A.商王严密控制诸侯国B.决策体现了原始民主色彩
C.迷信活动,史料价值低D.商朝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023-11-08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系统的耕织图。南宋绍兴年间,临安于潜县令楼璹“笃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为耕织二图”。其中耕图21幅,自浸种至入仓;织图24幅,自浴蚕至剪帛。每幅图上配以五言诗一首。《耕织图》完成后,受到宋高宗赞许并获得吴皇后题词,宣示后宫。整个南宋时期,各府、州、县的衙门墙壁上都绘有《耕织图》,让官民观看,以了解耕织过程和细节。元代以来,历代都有《耕织图》的摹本。

材料二


《耕图》第10幅“插秧”
左图中的配诗:
晨雨麦秋润,午风槐夏凉。
溪南与溪北,啸歌插新秧。
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
我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
(注:秧马是宋代南方农民发明的一种插秧工具。)

《织图》第14幅“择茧”
左图中的配诗:
大茧至八蚕,小茧止独蛹。
茧衣绕指柔,收拾拟何用?
冬来作缥絖,与儿御寒冻。
衣帛非不能,债多租税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程玉艳《<耕织图>的发展及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耕织图》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说明南宋《耕织图》的史料价值。
2023-10-0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等地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