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45年9月,远东盟军总司令发布第一号总命令,公开宣布以北纬38度线作为美苏军队在朝鲜接受日军投降的分界线。对这一分界线,不同学者观点不一(如下图)。由此可知,历史研究应
观点1:三八线的划定只具有军事意义,是为阻止苏军南下
观点2:接受日军投降是把朝鲜一分为二的唯一目的
观点3:美国方面在提出朝鲜分界线时就是有政治考虑的,应该指出在军事意义背后隐藏着的政治意义

A.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间的关系B.辨析研究者阶级立场的差异
C.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D.坚持全面和历史分析的方法
2 . 图1、图2分别是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标表。国际联盟以五角星代表大洲,并将“国联”的文书写于图案上方联合国的标志中间是世界地图,由象征和平的模核将其围绕。由此可知,与国际联盟相比,联合国


图1 国际联盟 图2 联合国
A.遵循“全体一致”的原则B.缺乏制裁侵略的行动能力
C.实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D.强化了对国际安全的重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完全有资格对未来充满自信,日不落帝国建立,全世界的财富在向英国流淌,英国人雄踞于世界之上。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使“日不落帝国”开始衰落,同时在心态上也彻底击碎了原先的自信。因此,我们才可以看到,战后的二三十年代,英国的领袖们希冀以不惜一切代价维持和平的方式,解决上次大战所带来的直接伤害。正因为抱有和平的幻想,加之民众对战争的厌倦、和平主义运动的展开,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后来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妥协退让以防止战争。当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竟然宣称,从此之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事实上,这一次对德国法西斯的妥协铸成大错,不仅没有带来和平,反而纵容了德国的侵略,导致德国不受限制地迅速扩张,最后演变成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李宏图《是什么造就了文明发展的走向》


(1)根据材料,简析“绥靖政策”在英国得以流行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推行“绥靖政策”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