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陆军一直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1934年英国国防需要委员会向议会提交第一份《弥补国防缺陷报告》,指出需要陆军建立一支远征军,用以保护低地国家,履行“大陆义务”,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几个月,“大陆义务”才被英国政府正式接受。首相张伯伦对于英国承担“大陆义务”是极其勉强的,他表示,“我相信如果只要外交部多加重视,重整军备与同德意搞好关系的双重政策能够使我们安全度过危险时期”。当时英国社会普遍认为,陆军的领导者应该为一战期间西线发生的恐怖杀戮负责。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陆军始终难以发展壮大。有人指责政府和害怕遭受空袭而偏宠空军,实际上是当时英国政府的财政状况不允许三个军种都得到同样的待遇。英国政府一直存在这样的想法:法国要承担陆地上的义务,英国主要承担海上和空中的义务。然而,英国政府绝不会想到法国会像后来现实中那样迅速的溃败。

——摘编自耿志《“大陆义务”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的陆军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英国陆军难以发展壮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英国陆军政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材料   战后,美国海军部不断提出新的造舰计划,旨在使海军实力超过“海上霸主”英国。英国也提出了大规模发展海军计划,宣称“将花掉最后一个金币使其海军优于美国或任何其它国家”。日本则将其财政预算的1/3用于海军建设。1921年美国参议员博拉发起裁军运动,要求授权总统召集一次限制海军的会议。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召开,美国国务卿休斯提出了裁减舰船的设想:停止建造新战列舰,确定各国战列舰的吨位比例等。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争论,美、英、日、法、意签订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又称《五国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的比例为5:5:3:1.75:1.75。但好景不长,这种局面只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1924年,英国五艘重巡洋舰下水,一个新的造舰计划在英国实施。日本开始建造4艘重巡洋舰。美国国会批准建造8艘巡洋舰。一场新的军备竞赛又将开始。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发起限制海军军备竞赛的背景,以及《五国条约》的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场新的军备竞赛又将开始”的原因。
2020-05-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广西南宁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材料:民国初年,军间混战,政府更迭频繁,军和党派对教育横加干涉,经费没有着落,教育事业没有规划,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在艰难前行。为寻找拯救中国教育的金匣良方,蔡元培等人游历欧洲数年,深深被欧洲先进的教育理念折服。他认为,法国大学区制蕴含的教育独立思想就是改善中国教育状况的一剂良方。1927年,国民政府颁布《大学区组织条例》,改省教育厅为“大学区”,将全国各地划分为若干个大学区,学区由教育家主持与管理,每区设大学1所,负责大学区内一切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务。大学区制把批育行政权力全部视到大学方面,对中小学教育重视不够,所以得不到教育界内部人士的支持。这些改革,虽然加速中国教育向现代转型,但是,在当时特定时间、特定政治环境下,改革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仅持续不到两年就偃旗息鼓

——摘编自王列盈《民国时期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失败原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大学区制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大学区制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启蒙与救亡是联系在一起的,其目的是借助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制度作为富强救国的一种工具。五四后期,启蒙运动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救亡的主体由原来的知识阶层转向革命知识分子领导下的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广大民众参与革命并成为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革命后建立的新中国成为个人自由、解放和幸福的政治条件。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材料二   1868年,日本明治新政权建立,但国内封建关系没受到根本性冲击,政治局面还不稳定,殖民地化的威胁依然存在。因此,明治新政府提出了“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三大口号,为适应这一要求,日本近代思想启蒙开展起来了。明治14年是自由民权运动高涨的一年,也是启蒙思想家发生思想彻底转变的一年。福泽谕吉开始鼓吹“内安外竟”,颂扬和鼓吹对外侵略,进而抛出了著名的“脱亚入欧论”,鼓吹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走向了极端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编自崔世广《论日本近代启蒙思想的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与日本启蒙思想兴起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与日本启蒙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古文家。钱漾益的家乡常熟地区文化发达,是明清时期的学术中心之一。他认为明代史著虽多但是质量比较高的史著并不多见,其原因就在于注重文采,记事不实。他提出了自己修国史的目标,即修订国史,记录那些“开国之功”、“抗节之贤”、“理学之贤”,借修史来纯正社会风气,恢复儒家之纲纪。此后,钱谦益通过购买、抄写、赠与等方式获得了大量档案、图书、典籍、碑刻史料,引用了《皇明本纪》《天演玉碟》《龙风事迹》等二十余种史料与官修《实录》《元史》相辨证,澄清了元未来元璋起义的许多相关重要史实。在《太祖实录辨证》中,钱谦益引用了《滁阳王庙碑》《中山王神道碑》等开国功臣的碑记史料进行研究。此外,他还利用元末陈基的诗作《舟中望虞山》,并结合史料考辩出元末张士德被擒于常熟湖桥,“而非《实录》所记之昆陵”,纠正以往的一些记载错误。他的这些努力时明束清初的史学学术发展影响很大。

——摘编自王博《明末清初史学思想的衍变:以钱谦益、顾炎武、黄宗羲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谦益修史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谦益史学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史学思想的意义。
2019-05-10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广西桂林市崇左市2019届高三5月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93月,尼克松入主白宫后,为尽快结束给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冲击的越南战争,制定了新的"和平战略"。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试图通过谈判早日就越南问题达成公平的解决,但如果遭到(北越)拒绝,就加强南越的军队,即使战争重新“越南化”。

19723月,北越人民军发动"春季攻势",向南越的顺化、广治地区发动进攻,南越方面人员、装备损失惨重。而这一年9月,美国与北越的谈判也取得较大突破,有可能在10月下旬达成停火协定。1019日,尼克松总统做出了向南越提供紧急军事援助的决定,要求国防部采取行动向南越运送更多的装备。于是,援助南越的"超大计划"浮出水面,在援助的武器清单中包含有29种陆军装备和7种空军装备,以及大量零配件、弹药和油料储备,总吨位达到82797吨,总价值为5亿美元。但是从越南战争的后续发展进程看,得到大量武器装备补充的南越军队仍然无法同北越人民军相抗衡,最终在1975年的越南统一战争中一溃千里。

——摘编自董大亮、田宗会《论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超大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实施“超大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实施的“超大计划”。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64年,在开明官僚的推动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开始实施司法改革。改革创建了"--司法区--中央"的五级法院建制,完善了检察制度和上诉体制,形成了司法部和参政院联合监管下的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性地创立了吸收英、法模式的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陪审制的引入是人民参与司法的典型体现,而律师是代表当事人维护个人权利的,他们享有言论自由。但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俄国政治环境的变化,沙皇政府开始采取直接和间接的措施来降低司法改革的影响力,直到1917年,改革者建立法治国家的目标仍然没有实现。

——摘编自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俄国司法改革的背景,并分析改革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俄国司法改革的影响。
2023-04-09更新 | 255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政治家们也都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来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1920120日凡尔赛条约生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国际盟约宣称,国联成立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它们的所有决议必须全体一致表决通过。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它反映了20世纪世界已发展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但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存在的情况下,国联实际成为美法操纵的,并时时为美国所支持的,维护它们在战后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工具。

“联合国组织”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胜利的同盟国于1945年建立的国际组织,其目标是做其前身“国际联盟”没有做到的事:保证国际和平。与国联不同,联合国有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安全理事会”机构,安全理事会具有广泛的权威,包括采取抵御侵略的海、陆、空军行动的权力。“联合国大会”只能辩论问题,并向安理会建议采取行动。过去50年间,这些机构在世界事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联合国在政治、军事领域的表现还很令人失望。

—摘编自[]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与国联的异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幕尼黑阴谋”或“幕尼黑勾结”是对慕尼黑协定具有谴责意味的别称。19389月由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会议上签署的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的多边协定。对于不同的国家,幕尼黑协定有着不同的含义。就德国而言,幕尼黑协定满足了它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要求,是它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成果。对英法等西方国家来说,幕尼黑协定是它们解决欧洲争端和协调对德关系的重要步骤,反映了它们试图通过对德绥靖维持欧洲和平的一厢情愿。从苏联角度讲,幕尼黑协定是英法对德国绥靖政策发展的顶峰,也是西方反苏阴谋的象征。当时的苏联对外情报证实了苏联领导人对幕尼黑阴谋的判断:英法等西方国家以排斥苏联的方式召开幕尼黑会议并制定慕尼黑协定,就是试图建立反苏统一阵线并且通过对德国的绥靖引导德国向东侵略扩张。面对西方“祸水东引”的企图,苏联以更大的力度改善苏德关系,于19398月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及其秘密附加议定书,使德国同西方国家之间率先爆发了战争,苏联不仅由此暂时躲避了战火侵袭,而且还在其西北边境外建立了苏联利益范围。

——引自张盛发《苏联对“幕尼黑阴谋”的侦察和反击一对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绥靖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影响。
2023-01-03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崇左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初期,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城乡分离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传统医疗保障制度的弊端显现,部分企业和地方开始探索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1984年卫生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开始了政府对传统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探索的新阶段。1985年起,石家庄政府在六个县、市开展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试点。1989年,卫生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公费医疗管理办法的通知》,在公费医疗开支范围内对具体的13种自费项目进行了说明。19891997年间,国务院多次批准或转发《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意见》,不断推进医疗制度进行更大范围的试点。

——摘编自邹长青《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