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费孝通(1910-2005年)出生于苏州府吴江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28年,高中毕业后攻医预科,后于1930年转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1935年,费孝通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取得该校公费留学资格。1938年,费孝通从英国返回中国,任教于云南大学,成立社会研究室开展调查工作。1949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及具体策略。费孝通对一生学术工作进行了总结,出版了《费孝通文集》(16),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费孝通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费孝通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2023-07-0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考(四)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利用在中东确立的巨大优势地位,积极推动建立“中东新秩序”,重组了海湾和中东地区的安全机制:加强同埃及、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温和阵营”国家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发挥土耳其作为“北约盟友”的积极作用;调整同以色列的关系,鼓励以色列与土耳其之间的军事合作。19913月,布什总统在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称:“海湾战争胜利不仅将使我们所谋求的世界新秩序得以实现,而且使我们能领导新世界,现在是我们发挥领导作用的时候了”。海湾战争后,美国对全球和地区事务的介入程度大大加强,如对波黑、索马里、海地等地区事务的干涉,以及实施北约东扩、制裁和武力打击伊拉克、发动科索沃战争等等。

——摘编自李成刚《冷战结束后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美国谋求建立“中东新秩序”和“世界新秩序”的主要内涵。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海湾战争对世界政治形势的影响。
2023-02-1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材料   王惟一(约987年-1067年),北宋著名医学家,宋仁宗时期任翰林医官院医官。他有感于针灸之法传述日久,众说不一,讹误很多,“平民受弊而莫赎,庸医承误而不思”,多次上书要求编写图经,以统一各家之说。1026年奉诏后,王惟一系统总结了历代医家之说,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撰成《图经》并刻印刊行。因恐其不易保存,日久湮没或传之出现讹谬之处,王惟一创造性地将《图经》刻于石碑上,名为“针灸图石壁堂”,放置当时京城开封大相国寺仁济殿内,昭示大众,便于学者观摩。宋仁宗看后认为“经书训诂虽精,而学者执之多失”,指出“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若案行”,于是诏命根据《图经》铸造铜人。1027年,由王惟一亲自设计并组织铸造的“针灸铜人”问世。此后,宋代医官院使用“针灸铜人”进行针灸教学和医学会试,开创了世界上最早使用铜人作为人体模型进行教学、考查的先河,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摘编自《王惟一针灸铜人对后世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惟一为发展传统中医针灸学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针灸医学对中医传承发展的作用。
2022-05-1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陆贽(754-805年), 苏州嘉兴人。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到唐德宗时有增无减。有鉴于此,陆贽吸取了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阐述的思想,认为“立国之权,在审轻重,本大而末小所以能固,故治天下者若身使臂,臂使指,小大适称而不悖”。为此他对唐朝前期的历史作了一番回顾:谈到在唐太宗时,由于妥善地处理了朝廷和地方的关系,内重外轻,“举天下不敌关中”,处于“居重驭轻”的有利地位,因而能够保持安定统一的局面。可是后来“承平渐久”,内地武备放松,地方的节度使权力日益扩大,关中实力日益削弱,外重内轻,结果安史叛乱,两京不守。他告诫唐德宗要“追鉴往事”,提出了“修偏废之柄以靖人,复倒持之权以固国”的方针。陆贽的这些主张无疑是正确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 《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贽“追鉴往事”的目的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陆贽的见解体现的个人素养。
2022-03-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贵阳民中贵阳九中贵州省实验中学贵阳二中贵阳八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应麟(1223年一1296年),字伯厚,南宋末年著名经史学者。南宋灭亡后,王应麟通过撰述史书表达对时局的关心和忧虑。他反对用“佞臣”“贰臣”执笔修史,强调写史当效《春秋》笔法,申《春秋》大义,辨正闰、明顺逆、诛篡弑,以达到“明天理,正人伦”的目的。其晚年所著《困学纪闻》采用笔记的形式,分类编排,对经史百家、历代名物制度进行梳理、考证、鉴定与评述。书中特立“地理”一目,对历代疆域的变迁以及政区的废置、沿革进行考释;又专设汉河渠考、历代田制考、历代漕运考等,以“简而义精”、“婉而直”的言辞进行注释,以达到“为兴替成败之鉴”的目的。《困学纪闻》与《容斋随笔》《梦溪笔谈》并称宋代考据笔记三大家,对史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被近代学者梁启超称为“清代考据学先导”。

——摘编自吴漫《王应麟〈困学纪闻〉的史学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应麟的史学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应麟对史学文化的贡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8年8月27日,美、英、法、德等15国的代表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1929年7月25日正式生效。主要内容是: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只能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苏联于1928年宣布正式加入这一公约。截至1933年,加入此公约的有包括中国在内的63个国家。《非战公约》既是对以往限制战争国际法的总结和概括,更是在它们基础上的提升与飞跃。国际法对战争的价值取向由此而改变。“巴黎公约的订立标志着国际法上的一个根本改变,并且消除了反对承认国际法为一个法律体系的主要理由。在公约订立之前,国际法作为一个法律体系的主要缺点并不在于缺少一个国际立法机关或行政机关,而在于承认战争为一个正常的法律制度。巴黎公约改变了国际法的这一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在签订时有着种种的不足,但它却有着罕见的普遍性和永久性。

——据王立桩《<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战公约》签署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非战公约》的历史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约翰(1882- 1966), 中国近代著名体育教育家,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他生于福建厦门.少年时深受“东亚病夫”的刺激,发奋锻炼身体,曾获得多个体育项目的校冠军。因运动才能突出.1914年应聘到清华任教,后担任体育部主任,在清华大学工作了52年。他认为“动是健康的泉源”,入校后说服了很多运动时间就躲起来的学生锻炼身体。他按学生的特点编组,定训练矫正项目,引导他们掌握赛跑、跳跃、器械、球类的基本技术,既提高了兴趣,又增强了效果。他认为“运动场是培养学生品格的极好场所",并和当时在北京的几所主要大学的体育教师成立了体育会。共同呼吁要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他认为“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不只限于运动场上,而且能够影响整个社会。”他抱着“强国必先强种”的目的,同国内体育名流一起。多次创办“暑期体校”,自任主任,并担任主讲。抗战期间,马约翰怀着爱国热忱,随校南迁到长沙、昆明,在物质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仍千方百计开展体育活动并发展军体项目,教同学以抗敌救国的本领。.

——摘编自鲁牧《我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马约翰教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约翰的体育思想.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马约翰的体育实践活动。
2021-09-20更新 | 276次组卷 | 8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贵阳民中 贵阳九中 贵州省实验中学 贵阳二中 贵阳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联合考试(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1979年第一期封面人物,该刊评论;"邓小平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走进中国。”

材料一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节选自《邓小平理论》

材料二   19791月,中美正式建交后不久,邓小平访问美国,引起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他们认为:“这会让中国更容易得到它在现代化建设中所需要的知识、资本和技术”“美国工商界盯着中国这个正在开放的潜在大市场,展望着能将他们的产品销往中国的前景。”他们预言:“如果中国能得到贸易最惠国地位(事实上指正常的中美贸易),用不了多久,美国和中国大陆的贸易额就能扩大十倍。”访美期间,中美达成互派留学生的协议,此后五年,中国共派出19000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学习和采用在国外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思想观念和技术;当时,邓小平还表明:“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需要长期和平”“苏联和越南已经建成一个亚洲集体防卫体系,威胁着所有周边国家。因此,中美两国应当协调行动,遏阻苏联。

——节选自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邓小平在经济、科教领域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邓小平访问美国对中国改革开放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78年,清朝首任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在《使西纪程》一书中提出:西洋也有两千年文明,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西哲与“孔夫子”、“孟夫子”等东哲相提并论;“英人谓天文窍奥由纽登(牛顿)开之,此英国实学(科学)之源也。相距二百三四十年间,欧洲各国日趋富强,推求本源,皆学问考核之功也……,推原其立国之本末,所以持久而国势益张者,则在巴力门(译:议院)有维持国是之义,设买阿尔(译:市长)治民有顺从民愿之情。”

在外交事务中,郭嵩焘认为酿成“夷祸“,一辱再辱的惨痛教训是“中国之于夷人,可以明目张胆与之划定章程,而中国一味怕。夷人断不可欺,而中国一味诈。中国尽多事,夷人尽强,一切以理自处,杜其横逆之萌,而不可稍撄其怒,而中国一味蛮。彼有情可以揣度,有理可以制伏,而中国一味蠢。真乃无可如何”。中国唯有“迎其机而导之,即祸有所止,而所得之奇巧转而为我用竹。

材料二   郭嵩焘向朝廷报送他的出使日记,激起满朝士大夫公愤,有人参劾他“有二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有人更指责他“见巴西国主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出使日记在大臣中痛遭诋毁,最后竟至政府下令毁版。郭嵩焘生前遭到朝野的非议,戴着“媚外投降”的恶名郁郁以终。

抵抗侵略、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是每一个爱国者的本能。郭嵩焘认识到:严酷的现实是败局已定,中国已无可否认地落后了,中国究竟落后在哪里?在当时力量悬殊的形势下,如何全面,客观地认识西方国家;学什么,改什么才能彻底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推动历史前进。这是衡量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有识之士的言行主张的坐标。

   ——摘编自资中筠《爱国的坐标》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郭嵩焘对西方文明认识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观点对清政府的传统统治观产生哪些冲击?
(2)结合材料一、二,你如何评价郭嵩焘的思想主张?
2021-09-0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15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近代以来,英国政府始终秉持“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的外交理念处理国际关系。

材料一 《非战公约》规定:

(1)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2)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英国对加入《非战公约》的保留条件:世界上有些地区的繁荣与完整,对我们的和平和安全具有重大而特殊的利害关系。英国政府在过去曾极力说明干涉这些地区是不能允许的。保护这些地区免遭攻击对大英帝国来说,是一项自卫措施。必须清楚了解到:英国政府是在明确理解到条约是在不会损害到他们在这方面的自由行动才接受新条约的。

材料二 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宣布:“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正如苏联人民为保家而战的事业是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的事业一样。”194410月,丘吉尔和斯大林在莫斯科会晤,就巴尔干半岛划分势力范围的争议达成一致意见。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希腊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南斯拉夫则是英苏共同势力范围的缓冲地带。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饿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他们的扩张和传教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

——丘吉尔在富尔敦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说明《非战公约》对建立——战后国际秩序的影响。英国参加《非战公约》为什么要提出保留条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英国政府“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的外交理念。
2021-08-3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15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