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晋阳(太原)——北齐别都,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在太原王家峰发掘的北齐武平二年太尉、武安王徐显秀墓,是目前已发现的北朝晚期砖构壁画墓中惟一完好的一座,对了解当时墓室壁画绘制的技法和绘画艺术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基中出土了300余平方米彩绘壁画,包括基道两侧的仪仗出行队列,基室四壁的墓主人家居宴饮、出行备马备车场面,以及天象神兽等内容。壁画在艺术创作的技法上深受中原画论影响,壁画中人物的服饰样式、形制多有汉晋之风留存。基花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内容。壁画中有一些高鼻梁、深眼窝的仆吏和带有异域风情的精致福袍,侍女的间色裙以及备马图的马鞍布帛上均可见典型的萨珊波斯风格图案的联珠纹样,基室残存的一枚嵌宝石戒指为西方传入之物。基道两侧点缀着具有浓厚佛教意味的宝相莲花和云气纹饰,蕴涵着基主死后世界的四时顺畅、环境和谐之意。

——摘编自常晓君等《北齐徐显秀基宣壁画中装饰图像跨文化叙事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徐显秀蕴室壁画所包含的文明类型并说明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显秀墓室壁画的史学与艺术价值。
2024-02-0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近日,我市某中学的历史研学小组开展了一次"感受北魏魅力共创文明大同”的北魏历史资料收集活动,他们收集了相关史料并展示如下。请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迁都后,(孝文帝)大力推行族际婚姻,借此来增强鲜卑与汉族之间的联系,促进鲜卑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继而博得汉人的支持与效忠,孝文帝自身"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义、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联,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并且他还为其五个弟弟分别指婚迎娶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等高门之女,并宣布"前者所纳,可为妾媵”。

——岳雪莲《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拓跟鲜卑的文化变迁》

材料二   云冈第二期石窟建于文成帝死后至孝文帝迁都洛阳前(465494)o……孝文帝太和十年(公元486年)的服制改革与云冈石窟造像关系密切。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南方地区在魏晋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将佛教与神仙思想结合,形成了始于顾恺之、戴逵,终于陆探微"秀骨清像”一派的画风。这种新形象、新画派随着南北方的交流与太和改革中大力吸收南朝文化,使一种面相清瘦、褒衣博带、眉目开朗、神采飘逸的形象,在云冈石窟太和年间的造像上初见端倪。因此中期的飞天从形象到服饰都渗有汉民族文化典型的"秀骨清像"因素。如第6窟中心塔柱北壁下层龛楣内的飞天,高发髻飞天与逆发型飞天相间分布,前者不露足,后者露足;前者体态清秀飘逸,后者健硕豪放。

——李南芹《由北魏历史看飞天形象演化——以云冈飞天的演变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在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原因。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说明要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7月,联合48300个商会的美国商会发表决议指出:“承认苏联是从美苏贸易关系中获得任何重大利益的先决条件。”美国出口商表示“希望尽快与苏联建交,不然的话,美国就会丧失一个有利的市场”。后不久,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决议指出:“由于苏联政府是稳固的,由于所有国家都承认苏联政府并同它建立了外交关系和贸易关系……参议院和众议院特决定……同俄国的苏维埃政府进行会谈。”同时,苏联也在积极谋求苏美关系正常化。双方很快就所谓“苏联的宣传”“限制外国人的权利”以及债务和财产赔偿等问题达成和解。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摘编自陈从阳、李晚景《1933年美苏建交中的经济因素》

材料二   戴高乐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地球上的力量分配变得再简单不过了,再粗暴不过了……只有美国和苏联是强国。”但从一开始美苏对雅尔塔协议就理解各异。美国企图通过雅尔塔协议使苏联放弃对东欧的影响,苏联则认为雅尔塔协议确认了东欧历史趋向。1947年。杜鲁门渲染“共产主义是对自由世界的威胁”,扬言要“全世界采取美国的制度”,里根说苏联是“罪恶的帝国”,苏联则更坚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美苏关系结构中不仅包含了传统的强权政治,还增添了“核威慑”这一新的竞争手段,战后的军备竞赛造成95%的核弹头集中在美苏两国手中。

——摘编自杨铮《战后美苏关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结束后美苏关系的特征,并分析其影响。
2022-11-2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中小学教学计划中大多都有“劳动”科目,要求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77年,邓小平发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提出“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的论断。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完全充当为国家工农业生产输送劳动力的角色。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把劳动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劳动教育内容变为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家政、园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且把劳动教育与各种社团、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相结合。

——摘编自张鹏飞《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与展望》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政府是劳动教育政策的主要供给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教育政策变迁难以适应开放化、多元化、综合化的学校和市场,政府逐步放权以不断提高学校和市场等在劳动教育政策变迁制度话语权,不断满足学校和市场自身的发展需求。

——摘编自唐秋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变迁呈现出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供给主体的变化及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克庄(1187-1269年),福建莆田人。宝庆元年(1225年),刘克庄任建阳县令,到任之初,他发现建阳县义仓仅存粮八百石,便多方筹款购粮三千石,使之恢复原有的储备规模,以应急需,并特撰仓联“聊为吾民留饭碗,岂无来者续新灯”以警示后来者,被誉为“父母之心,仁人之言”。嘉熙四年(1240年),年逾半百的刘克庄出任广东提举,继转漕运兼市舶使。刘克庄在粤期间,以关心民瘼为己任,清理积压狱案,为弱者申冤,力办利民实事。在南粤任上,旱情不断,刘克庄不忍庄稼将熟而枯败,孑民几番饥馁,连连祈雨抗旱。甚至于行将调任离职之际,他仍怀拳拳爱民之心,祈神施雨。

——摘编自《刘克庄:“聊为吾民留饭碗”》

(1)根据材料,概括刘克庄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刘克庄的事迹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这一时期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语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和希腊行学的理性主义……这个运动在公元1世纪末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拿破仑执政后所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促进了革命原则在整个欧洲的传播。《拿破仑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随着拿破仑的征服行动,革命精神如同另一支铁骑冲击着大多数国家封建主义的最后堡垒,促使它们直接或者间接进行体制变革。对被占领国家的掠夺和压迫使欧洲人民很快放弃了对拿破仑的幻想,民族主义以一种反对法国霸权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形式在拿破仑所占领的欧洲兴起,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摘编自张旭鹏《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中国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殖民者做斗争

非洲

埃及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

与反法西斯同盟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化时代”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战争给当时被占领的欧洲各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的主要原因及其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史事的本来面目,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言事者的表述不一,而显得扑朔迷离,给后人带来困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9年康有为回忆“公车上书”时说:“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梁启超鼓动各省公车,上折拒和议。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联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近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上奏、代奏或电奏次数达154次,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单独上书达31次,人数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上书7次,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八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材料三       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在京官员及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关于“公车上书”,材料一、二的分歧在哪里?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观点的?
2.利用材料一、二,尝试解释材料三关于“公车上书”史事的叙述。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天章(1893-1931),陕西高陵人。早在高小读书时,刘天章就受到反清思想的影响。后又积极参加了拥孙反袁斗争。在北大学习期间,他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组织领导者之一、1920年,他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勇敢实践者。后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陕西最早的共产党员。1921年参与创办的《共进)杂志,传播马列主义,探讨在陕西地区进行革命的问题,对组织和教育陕西青年学生起了积极的作用,共进社的大部分成员成为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事业的骨干力量。1927年创办《国民日报》,在陕积极宣传革命主张,团结、教育了大批群众。同年7月被捕后坚持斗争,并誓言“生为革命而生,死为革命而死”。出狱后到山西工作,开展工农运动和兵运工作,组织工农武装。1931年,因叛徒出卖被捕,英勇就义。

——据梁星亮《陕西革命烈士史料之五:刘天章烈士事迹简介》


(1)根据材料,概括刘天章对民主革命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天章等先烈们体现的革命精神。
2022-06-14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8928日,法国总理达拉第一改过去曾表现出来的较为强硬的态度,欣然接受了要他去慕尼黑的邀请。对此,法国公众舆论狂热地表示赞成,并竞相表达喜悦之情。一些知识分子在《黎明报》为慕尼黑会议欢呼“希望复活了”,并呼吁说,必要时可以向希特勒作出进一步的让步。930日达拉第在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回国途中,一度担心巴黎人民会耻笑他出卖了一个忠实的盟国(捷克斯洛伐克)。没想到迎来的却是狂热的欢呼声“和平万岁”“达拉第万岁",50万巴黎人民聚集在机场到总理府的大道上夹道欢迎,达拉第被当做英雄般对待。巴黎的报刊都在狂热地称颂达拉第和张伯伦、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一起“拯教”了和平。104日,法国议会以535票对75票批准了《慕尼黑协定》。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公众舆论支持《慕尼黑协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议会批准《慕尼黑协定》的影响。
2022-06-14更新 | 16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新解放城市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1949年8月至12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报告开会情况;批复和批转不少地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推广开会经验。毛泽东在指导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带有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一件大事,这个会议是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9年7月以后,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出许多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各地都迅速召开这一会议。
                                      ——摘编自《党的文献》编辑部《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督促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意义。
2022-06-09更新 | 5680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重题重组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