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在设计建立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时,明确批判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特别不接受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孙中山认为美国宪政规定的"三权分立"制度,不完备,存在着许多弊病,运转效果也不甚好。他指出:"夫美洲之不自由,更甚于专制国。盖专制皇帝且不难爱民,虽专横无艺,犹不敢公然以压抑平民为职志。若资本家则不然,资本家者,以压抑平民为本分者也,对于人们之痛苦,全然不负责任者也。一言以蔽之,资本家者,无良心者也。

——摘编自刘书林《试论美国"三权分立"模式的本质及局限》

材料二: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防止了专制而强暴的政府出现,在相互牵制中消弭了潜在的政府权力。三权分立制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追求法治的目的而确立的,这种机制维持的是三种权力之间没有任何一种权力凌驾于其他权力之上的动态平衡,使美国的人权、民主自由等法治价值得到不断的保障和实现。但三权分立使联邦政府三个分支相互敌对,讲究以野心对抗野心,却忽视了国家权力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效运用,这给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造成了阻碍。

——摘编自张文博《浅析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拒绝采用西方"三权分立"体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特点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政治制度形成的认识。
2 . 经济关系的变动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二废井田开阡陌
(1)分别提取材料一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模仿下面的示例,简介两税法。
示例:租庸调制
唐初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凡是均田人户,均按丁承担定额的租调,并负担一定的徭役。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租庸调制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两税法

材料二   这个大文人(王安石)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它能够考虑到“青苗法”,在政府和农民间建立了庞大的债权关系,还有“免役法”,即资金和劳役的替代法,这就更加大胆了。这些改革使国家富裕了……

——摘编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八课堂》


(3)据材料二并从变法的积极作用角度说明王安石“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士大夫认为治国者必先齐其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因此宗族多立家训族规来训诫子弟。农桑需治,居肆成事”“贸迁有无亦能治生;日常生活要精打细算,俭则足用,奢则用不给等增加家庭财富的内容有更多呈现,但宗族子孙绝不可从事贩米加水、卖漆和油之事。在宗族内部,家庭成员间要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橙子辅导认为如范仲淹创立义庄、义学,此举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一时被模仿成风。以齐家为基础,进而治国平天下,成为宋代家训开宗明义的鲜明立场。

——摘编自公众号山城学术圈《士大夫阶层治家方式的变化》

材料二 延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成为红色家风建设的实践主体。朱德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情较薄亦是常情,望你谅之。毛泽东也曾向其表兄说明: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载,毛泽东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橙子辅导认为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的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在一封封家书家信中,无产阶级革命党人的革命信念、生活信仰、道德情操体现得淋漓尽致。

——摘编自魏继昆、崔保峰《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红色家风建设研究》等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重要论述。他指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橙子辅导认为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他尤其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他要求,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家训内容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领袖红色家风的内涵,并分析这一时期红色家风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下中国家风建设的认识。
2023-02-1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测历史试题(康德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局势图


                                               图1                                                                                图2

材料二   当战斗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消息传至中国,北京政府马上宣布从停战之日起全国放假三天。当得知美国总统威尔逊将带着他的新世界秩序的蓝图亲自参加战后会议时,北京学生聚集在美国公使馆门前高喊“威尔逊大总统万岁!”……六万人参加了北京胜利大游行,德国政府建造的克林德纪念碑(纪念义和团运动时期被杀的德国外交官)被拆毁,迁至一个公园,重新命名为“公理战胜坊”,即将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请求给予中国五个席位,因为“她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摘编自徐国琦《亚洲与一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图2分别对应的历史时期,并分别写出1条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在战后产生高度期望的原因。
2023-01-21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国风云跌宕,仁人志士进行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初次之失败也(指兴中会成立后领导的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二: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记载:“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1905年孙中山创建同盟会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材料三: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

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举国舆论”的变化,并分析“差若天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出现的中国近代各阶层对社会发展的理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党内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并指出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问题。梁启超说:“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是中国人’这一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一员也。”他还指出:“今日之欧美,则民族主义与民族帝国主义相嬗之时代也……民族主义之发达之既极,其所以求增进本民族之幸福者,无有厌足。内力既充,而不得不思伸之于外”,这就是“帝国主义之所行也”。他主张,今“知他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梁启超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摘编自梁淼隆《浅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材料二   1893年冬,孙中山在筹建革命团体时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主张。1894年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在回国途中向随行的人说道:“杀满洲佬,复明之江山”。在190612月的《民报》创刊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的讲演中,孙中山阐明民族革命并非“尽灭满洲民族”,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思想,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曰民族之统一”。在1924123日发表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以新的民族主义向世人宣告:“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摘编自陈天翔《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变化及对中华民族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不同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及演变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影响。
2022-12-2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强基联合体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美苏冷战及两伊战争】

材料   “两伊(伊朗、伊拉克)战争”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虽然仍有对峙之势,但是对中东的策略已经发生微妙复杂的变化。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阐述了美国对两伊战争的四项原则∶第一,保持中立;第二,期望苏联会采取克制态度;第三,并不意味着美国不关心这场冲突;第四,必须早日结束这场冲突。阿富沙战争是此时苏联中东战略的关键一环。作为阿富汗的邻国,伊朗将苏联悍然入侵阿富汗的行为视为对其安全的挑战。虽然苏联在两伊战争爆发后向伊朗频频示好,但是伊朗仍在阿富汗问题上坚决反对苏联,这也导致了苏联在战争中后期开始对伊拉克有所倾向。虽然伊朗在阿富汗问题上一直不愿对苏联言听计从,但是并不能说毫无成效,在1987年后,伊朗在该问题上立场逐渐软化,可以说苏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外交目的。

——摘编自冀开运《美苏对两伊战争的政策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对待两伊战争态度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伊战争给国际局势带来的影响。
8 . 石碑上的历史。

材料一   目前发现的刻于吐蕃时期的石碑包括桑耶寺碑、唐蕃会盟碑、丽江格子墓碑等。总体来看,石碑主要是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常任侠在研究唐蕃会盟碑时认为:“其颇类柱体,碑上有盖,簷阁四出,其式殆为唐代经幢的变形,非汉以前立碑的古遗制”。碑帽形制中盝顶和庑殿顶的形制应是受中原地区的影响。碑座中的仰覆莲座属于明显的佛教元素。碑体上的日月图案有吐蕃文化的自身因素,属于西藏地区原始信仰的一部分,在其后期的发展中带有波斯风格。而飞天图案、大象图案明显受到印度、尼泊尔文化的影响。碑文以盟书誓文、纪功述德为主,也有祭祀、颁赏、会盟以及纯宗教内容的刻文造像,还有个别以纪事为内容的碑刻,这有别于中原地区碑文内容和叙述方式。

——摘编自卢素文《吐蕃石碑形制及装饰图案研究》

材料二   有关罗塞塔石碑的学术年表

时间事件
公元前196为纪念古埃及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祭司制作了罗塞塔石碑。用象形文、古埃及草书、古希腊文三种文本,刻下了拖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
1799拿破仑入侵埃及,残破的石碑被发现。随行学者立刻断定这是重要的文物。
1801英国在尼罗河河口海战中打败法国,法国交出一切在埃及发现的文物,包括罗塞塔石碑。
1802大英博物馆埃及古物部成立,罗塞塔石碑作为镇馆之宝展出。
1822法国学者商博良根据石碑上的古希腊文释读成功古埃及象形文字,开启近代“埃及学”的正式篇章,成为研究古埃及语言与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1917由于一战的扩大,罗塞塔石碑被转移保护,直至两年后回归大英博物馆。
1993埃及考古学家札希·哈瓦斯博士公开呼吁英国应该将罗塞塔石碑归还给它真正的归属地埃及,因为这块石碑是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但大英博物馆并未归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吐蕃石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塞塔石碑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塞塔石碑的保护与开发在近代碰到怎样的挑战?
(3)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请用具体史实说明近现代以来国际社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努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据《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时期文献主要内容
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使用”
1937年8月《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减租减怠,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7年10月《中国十地法大纲》“废除一切鲍主的土地所有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按乡村全够人口统—平均分配.....”

——据减平《试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等材料整理

材料三 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1922年5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同年10月,全俄中央执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把租细土地的期限延长到12年,并允许在承租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

——据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土地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地主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的共同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22年的苏俄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在农村改革方面的异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一爆发,美国随即出兵朝鲜半岛,派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并加强日本、菲律宾的军事力量,大力援助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从而对中国构成半月型包围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亚洲的第一战即以失败而告终,打乱了美国的全球部署。美国从内战到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全胜者,军事战略从来都以全面胜利为终极目标。但在朝鲜战争中,经过我军的强力打击下,美国总统杜鲁门迫于国内形势的压力和主要盟国的忧心抱怨,开始把战争限制在朝鲜,尽可能稳定三八线附近的战线,寻求停火。

——邹玉杰《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1948624日,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19618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千米,通称“柏林墙”。1989119日下午6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的国际影响并提炼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柏林墙的前因后果”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全面分析,合理解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