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亚洲觉醒”的先驱 > 孙中山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1768396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问题。梁启超说:“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是中国人’这一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一员也。”他还指出:“今日之欧美,则民族主义与民族帝国主义相嬗之时代也……民族主义之发达之既极,其所以求增进本民族之幸福者,无有厌足。内力既充,而不得不思伸之于外”,这就是“帝国主义之所行也”。他主张,今“知他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梁启超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摘编自梁淼隆《浅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材料二   1893年冬,孙中山在筹建革命团体时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主张。1894年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在回国途中向随行的人说道:“杀满洲佬,复明之江山”。在190612月的《民报》创刊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的讲演中,孙中山阐明民族革命并非“尽灭满洲民族”,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思想,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曰民族之统一”。在1924123日发表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以新的民族主义向世人宣告:“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摘编自陈天翔《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变化及对中华民族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不同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及演变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张骞(1853年一1926年),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取状元,面对民族危机,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家乡南通创办实业来抵御外国的经济侵略。他主张实业救国: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需用棉铁政策之说,凡隶属农林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余悉听之民办。至于铁矿所需资本,非用开放主义不可。在大生纱厂建立后,他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种植棉花,又陆续开办广生油厂、大兴面粉厂、资生冶铁厂、蚕桑染织公司、泽生水利公司、大生轮船公司等与纱厂有关联性的产业。到“一战”前夕,他在南通已兴办各类关乎国计民生的近代企业二三十个。

张骞还花费巨资创办了从师范到职业学校,从小学到大学的几百所学校;在南通修建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体育场、图书馆、公园、剧场;还创办了养老院、育婴堂、盲哑学校、残废院、济良所等一系列慈善机构。

一据相关资料改编

(1)据材料,分别概括张骞“实业救国”的主张及其实践。(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据材料,简评张骞“实业救国”的主张。

2017-05-05更新 | 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谭嗣同在《仁学自叙>中毅然宣称:“流涕哀号,张聒不舍,以速其冲决网罗,…… 初当冲决利禄之网罗,次冲决俗学若考据若词章之网罗,次冲决全球群学之网罗,次冲决君主之网罗,次冲决伦常之网罗,次冲决天之网罗,次冲决全球群教之网罗,终将冲决佛法之网罗。”……他以极尖锐、极简明的语言概括道:“故常以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相交资,而罔不托之于孔。”

一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同辈,即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 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而己为时代所不容。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拙灭裂.固宜然矣。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根据材料,概括谭嗣同的基本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结合社会背景,简要评述谭嗣同的思想。
2017-04-01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资产阶级无情地打破一切道德和自然的界限,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工资,大量使用雇工和女工。工人劳动条件和居住条件非常恶劣,还经常受到失业的威胁,工人居住区的贫困、疾病和道德沦丧令人触目惊心……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

材料二   伴随着英国确立和巩固其世界工场地位的是印度和中国的不断衰落和被侵略。孙中山痛感中国要解决农民的痛苦,归结是要“耕者有其田”。他说:“统一之后,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而甘地则是抵制英国进口的纺织品,他认为洋布是经济侵略手段之一,使得印度原有的纺织工业一落千丈。更深入一层的观察,他才根本反对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因为那是资本家压迫劳工。……当然他更是一位爱国者,藉着纺纱织布鼓舞着亿万的印度人民,走向团结为国的一致目标之下,不为谋利,同时却是帮助他人,至少是充分做到自服其布。

   ——根据《孙中山全集》及吴俊才《印度史》等编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的表现。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当时英国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当局为此在立法领域所采取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和甘地经济主张的相同点,并说明他们对待西方工业文明的不同态度。
2020-05-26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