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德国、日本等国家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内实行专制,对外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世界经济危机与战争策源地形成形势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进(1931-1945年)



从起因、规模、结局等方面,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何不同。
2021-12-08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地图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2 .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2废井田开阡陌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湖流。…各国变法,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

——摘编自萧平汉《战国变法运动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材料三   儒学在形成后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历史演变,……这些形态使儒学道应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具有了不同的功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这种调整与变化的思想资源又从何而来?就在于儒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就是“承传创新”。

董仲舒主张“《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提出“德教”,认为“天任德不任刑”,主张教化;在义利观方面,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朱熹以“理”或“天理”形成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主张“格物致知”;编著《四书章句集注》,重新解释四书;提倡幼儿儒学教育,编撰《童蒙须知》等儒学启蒙著作。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抨击君主专制;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提出“工商皆本”“重定天下之赋”;思想来源多方面,如《尚书》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

(1)分别提取图1、图2的历史信息,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上层建筑变革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儒学发展“承传创新”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7-16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经济变革

材料一1069年宋朝为指导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同年4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11月,颁农田水利条约。次年,颁布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1071年,颁布方田均税法,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材料二1861111日,奕䜣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洋务运动开展。19世纪60年代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大力引进机器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效仿西方进行军工生产。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洋务派共创建了二十一家军工企业,机器局遍及天津、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台湾等省。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18939月建成投产,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材料三1901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4月,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成立,筹划推行新政。1903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后颁行了《商人通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经营工商业的顾虑,也有利于约束地方官府的勒索。1905年后,每年新投资的商办企业资本在1500万元以上。


(1)对比材料一、二中两次经济变革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2)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三中的经济变革。
2022-04-01更新 | 53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完全有资格对未来充满自信,日不落帝国建立,全世界的财富在向英国流淌,英国人雄踞于世界之上。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使“日不落帝国”开始衰落,同时在心态上也彻底击碎了原先的自信。因此,我们才可以看到,战后的二三十年代,英国的领袖们希冀以不惜一切代价维持和平的方式,解决上次大战所带来的直接伤害。正因为抱有和平的幻想,加之民众对战争的厌倦、和平主义运动的展开,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后来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妥协退让以防止战争。当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竟然宣称,从此之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事实上,这一次对德国法西斯的妥协铸成大错,不仅没有带来和平,反而纵容了德国的侵略,导致德国不受限制地迅速扩张,最后演变成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李宏图《是什么造就了文明发展的走向》


(1)根据材料,简析“绥靖政策”在英国得以流行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推行“绥靖政策”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1年,当俄国诗人普希金得知拿破仑去世后,写下了一首长诗《拿破仑》:

……

赞扬吧!他给俄罗斯的人民,指出了崇高的命运;

在幽暗的流放里,他死了,却把永远的自由遗给世人。

——摘编自李宏图、郑春生、何品《拿破仑帝国·前言》

材料二   无论是1802年的《亚眠条约》,还是1807年的《提尔西特和约》,都基本承认了法国业已夺取的领土和享有的优势。但拿破仑欲壑难填,他不仅要牢牢地占有“自然疆界”,还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他不满足于做法国的第一执政,而要做与中世纪查理大帝相媲美的“皇帝”。……他不断打击和削弱奥地利和普鲁士,在德意志的土地上建立了一个受法国控制的莱茵联盟。他不断收紧“大陆政策”的绳索,不仅激起了伊比利亚半岛人民的起义,也使得沙皇亚历山大与之分道扬镳。……当他在俄罗斯铩羽而归、帝国已分崩离析之际,他仍拒绝梅特涅的条件。所有这一切,不仅将更多的国家推向了法国的对立面,也最终加速了拿破仑帝国的灭亡。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入侵对俄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帝国灭亡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