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联合国主要人权公约在美国签署和批准的情况。

序号联合国主要国际人权公约公约通过时间及缔约国数量美国签著时间美国批准时间
1《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1948/15219481988
2《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1965/18219661994
3《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66/1711977未批准
4《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66/17319771992
5《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1979/1891980未批准
6《禁止酷刑和其它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简称《禁止酷刑公的》)1984/17219881994
7《儿童权利公约》1989/1961995未批准
8《保护所有移械工人及其家庭成员权利国际公约》1990/56未签署未批准
9《残疾人权利公约》2006/1842009未批准
10《保护所有人免遭强迫失踪国际公均》2006/64未签署未批准

——摘编自黄金荣《论美国的人权文化相对主义》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2-2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都曾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陈独秀

孔子

董仲舒

毛泽东

魏源

朱熹

黄宗羲

邓小平

李鸿章

老子

梁启超

胡适

韩非子

孟子

严复

王阳明

墨子

顾炎武

孙中山

康有为

请从表中选取3~5个相关联的历史人物,围绕其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具体方向,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列出所选人物,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不同时代的青年媒体形象的整理无疑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下图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媒体塑造的几种具有典型身份的青年形象的变迁状况。


——摘编自王晓焘《青年媒体形象的特征与变迁——基于<中国青年>杂志的》内容分析(1980-2009)》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另外选取一种具有典型身份的青年形象,在答题卡上描绘出其变迁图,并说明其所反映的社会变化情况。(要求:只需描绘出所选取青年形象的大概变迁轨迹;说明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2022-06-21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理论家、思想家,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


列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思想家,主要著作著述收录进《列宁全集》。


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著述收录进《毛泽东选集》。


邓小平,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述收录进《邓小平文选》。

       ——据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等


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有诸多伟大精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这些革命家身上的一种共同精神,并予以阐释。(要求:共同精神表述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20世纪“欧洲观念”的变迁情况

15世纪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陷落之后,伊斯兰的奥斯曼帝国成为天主教的强劲对手。“欧洲”一词的使用频率逐渐多了起来,并且将“欧洲”概念与“基督教世界”等同的用法也流行起来。
16世纪生活在美洲的印第安人遭到了欧洲人的无情征服。在这种征服过程中欧洲人建立起了对自己文明的优越性的确认,由此产生了两极化的思维方或即“文明的欧洲人”与“不文明的蛮族”。
17世纪宗教改革使得“基督教世界”发生了分裂,"基督教世界"的概念在使用上相对减少,“欧洲"概念的使用则渐趋增多。并且“欧洲"与“文明”开始在观念上被等同起来。
18世纪伏尔泰将欧洲描述为“一种大的共同体被分为几个国家……即使分裂为几种信仰,它们都有同样的公共法律和政治原则"”
19世纪出现了“使欧洲化"”这一动词,表达了对欧洲的一种理解,即欧洲把最高级的文明带给世界的其他部分。“欧洲中心论”思想盛行,欧洲的现代文明被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标杆。
20世纪初“欧洲悲观主义”思想出现,欧洲文明进步观受到了社会强烈质疑。“泛欧运动"等欧洲统一思想盛行,白里安提出了“欧洲联盟"计划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欧洲观念”演化出了新的话语,其中之一便是“欧洲认同”的观念。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欧洲认同问题已成为欧洲学术界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而对"欧洲认同”的探讨与欧洲公民权,欧盟完政、欧洲社会模式,欧盟东扩、欧洲移民等重要问题产生了关联。

——摘编自邝杨《欧洲观念的变迁:1492-1992


请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以上信息,就“欧洲观念”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列出所提取信息,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1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历史最伟大人物初选名单
思想文化类政治家科学技术类
孔子秦始皇牛顿
老子成吉思汗爱因斯坦
苏格拉底亚历山大欧几里得
莎士比亚凯撒门捷列夫
释迦牟尼孙中山达尔文
马克思毛泽东袁隆平
耶稣邓小平爱迪生
伏尔泰华盛顿居里夫人
康德罗斯福诺贝尔
李白列宁培根
鲁迅甘地钱学森
穆罕默德拿破仑伽利略

西安中学高二历史备课组计划在学生中开展一次题为“人类历史最伟大人物”的评选活动,上表为活动举办方提供的一份初选名单,现请你从中选取一个历史人物,为其撰写一段推荐词。(要求拟定标题,观点明确,运用史实,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1-12-2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史学界关于世界近代史下限的各种观点

下限主要主张者
1900年或19世纪末20世纪初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目前越来越多学者赞同该划分法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改革开放前的主流观点,源自苏联,至今不少学者仍然赞同
1905年李世安《建立科学的世界史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何思琦《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初探》
20世纪70年代马生祥《中国世界近代史专业委员会研讨会综述》
材料反映了中国史学界对世界近代史下限的多种观点。对此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的《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一书,被誉为“德国史学领域的里程碑”,很快就有了多种语文的译本,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本书是关于19世纪的深度思考,奥斯特哈默说,“我想要阐释和论述的对象,并非一段封闭的、自我满足的19世纪历史,而是一个时代与历史轨迹相融合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之中的19世纪”。本书中“诸多内容和线索”所显示的19世纪,则从18世纪60年代延伸至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更长的19世纪”。奥斯特哈默在写作19世纪史时,给出了三个名号,即“资本的年代”“革命的年代”和“帝国的年代”。

——摘编自李剑鸣《全球史写作中的时空结构》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更长的19世纪”是如何理解的。(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34年,英国国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史称“新济贫法”。主要内容有:接受救济的人应给予一种比独立的劳动者低的生活标准。在全国兴建济贫院,严格禁止对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济贫院之外救济,进入济贫院要经过严格审查。所有的受救济贫民必须被关进济贫院或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受助者必须接受三个苛刻条件:承认接受救济是不体面的、个人的人身自由要受到限制、失去政治权利。

——据丁建定《英国新济贫法制度的实施及其评价》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制度的特点。
(2)英国的新济贫法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其实施效果的评价和争论一直没有间断。有历史学家认为新济贫法或其中的部分内容是“残忍的”,也有历史学家认为新济贫法是“有益的”。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从战争中诞生,从战争中兴起,从战争中富强,从战争中攫取利益。美国200多年的历史,每一次战争,都是其国运的转折点。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条信息并确立一个主题加以分析说明。(要求:主题必须贴合材料信息,说明应紧扣主题,表述清晰,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