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徐光启“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之,习天文、历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在研究蝗灾时,他对从春秋到明万历年间的蝗灾进行数据统计,运用排比、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到蝗灾频发的季节和发生的条件,得出蝗灾发源于沼泽地的论断,对明代乃至民国期间的蝗灾防治形成了积极影响。《本草图经》记载“菘菜不生于北土,有人将子北种,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徐光启对此表示怀疑,亲自经过两年的试种,发现菘菜并没有变成芜菁,进而纠正了《本草图经》的错误。他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几何原本》,指出“几何之学,深有益于致知”。

1633年,徐光启病逝于北京。在他72年的生命历程中,很长时间被社会问题所困扰。徐光启认为他在西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他把西学作为解决晚明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而不是将西学视为一种学术。在他那里,西学实现了同儒家文化的恰当结合。

——摘编自王东升《徐光启:科学、宗教与儒学的奇异融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学术研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是否真的“在西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系列致命的霍乱流行病,使19世纪中叶的伦敦遭遇极大的恐慌。约翰·斯诺(1813-1858)是一位信守经验论的英国医生。他的开创性研究都致力于改善公共卫生。当伦敦苏活区又一次被致命的霍乱袭击时,斯诺开始使用访谈、逻辑推理、图表、地图等方式,收集这种疾病爆发和传播路径的详细数据。他“发现几乎所有的死者都住在布劳德大街的一座水泵周边”,它取水的水井打在一个离污水坑仅有1米之遥的地方,这导致供水中渗入致命的细菌。斯诺撰写了调查报告,最终说服权威机构关闭了这座问题水泵,并结束了这场霍乱。斯诺对水体传染疾病的发现,引发了伦敦市公共供水、排水系统的通盘变革。世界其他城市也纷纷效法伦敦,做出了相同的改进。今天,斯诺以“现代流行病学之父”之名传世。

——摘编自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约翰·斯诺开展流行病学研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约翰·斯诺开展流行病学研究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林俊德(1938—201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大学毕业后从事核试验研究达50多年。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等仪器,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和科学依据。其后将冲击波测量技术成功应用到常规兵验,解决了国际上大面积立靶自动检测、核试验地震、余震探测及其传播规律研究等技术的难题。当选院士后,主动担纲某重大国防科研实验装备的研制任务,带领攻关小组连续攻克方案设计、工程应用、实验评估等难关,研制了适合各种实验要求的系列重要装备。2012年他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住院期间,强忍病痛整理移交了用毕生心血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临终前他交待:把我埋在新疆核试验基地马兰。马兰,是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摘编自《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楷模》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俊德院士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林俊德院士为代表的“马兰精神”的内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黄旭华(1926—),“中国核潜艇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生活在战乱时代的黄旭华少年求学时立志学习航空和造船,抵御外敌的侵略。1945年,黄旭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1958年黄旭华奉命调往中国“造船技术研究室”,负责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体设计工作,从此隐姓理名三十载。黄旭华带领团队从调查研究入手,在报纸杂志里面去寻找拼凑世界保密控制很严的核潜艇资料,在没有任何技术外援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了数以亿计的数据,用了8年时间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等7个核潜艇关键技术,使中国在1964年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62岁的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痴心不改强国梦》


(1)根据材料,概括黄旭华对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旭华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康熙到宣统年间,雷氏家族连续八代主持或参与设计皇家建筑。雷家工匠先做烫样(建筑模型)御览钦准后再绘制施工图。立体可折卸的烫样展示了建筑内部梁结构;平面的图档绘制出建筑环境,大小比例等;有些还细化到室内装修、家具和陈设这些精准描绘的烫样和图档有助于还原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真实地位。2007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类型图像备注
烫样模型

圆明园“天地一家春”立体模型,原建筑已毁于战火;
总样总设计图

《清西陵全图》,图中所有陵寝配合山川形势,因地制宜,“虽为人作,宛如天开”。
立样立体设计图样

圆明园“方壶胜境”铜龙陈设立样,描绘了铜龙及石座尺寸及细节
平格样二维平面上的三维信息图样

按比例绘制格网,在交点处标注高程数据,与西方“数字高程模型”的技术核心原理一致。

——据《国家宝藏》(第二季)解说词整理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中的“记忆”,都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不可或缺、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


请围绕“中国记忆”的主题,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50年的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留美的邓稼先拒绝了各种诱惑,毅然回国。接到国家密令的邓稼先“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只说有了工作调动,让妻子多照顾点家里,就此踏遍戈壁和草原,隐性埋名二十八年。为了验证苏联专家给一出的一个关键数据,邓稼先和他的团队进行了一9次运算,每算一遍要有几万个网点,每个网点要解五

六个方程,计算出的草稿纸和计算机打孔纸带装麻袋堆了一屋子。最后,他们攻克了这个难题,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华罗庚称之为“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一次演算”。1964年10月16日下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仅隔两年多时间又完成了氮弹的研究,1967年6月17日,顺利爆炸了第一颗氮弹。

——摘编自陈怀临《邓稼先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之初我国致力于原子弹研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影响。
7 . 观察分析俄国1913~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下列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1913年的粮食产量数据,俄国是以农奴制为主的封建落后的农业国家
B.1913~1921年的数据,“一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使苏俄经济濒于崩溃
C.1921年的粮食产量数据,苏俄政权对国家经济政策实施调整的关键点
D.1921~1925年的数据,实行粮食税并允许自由贸易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周时期,我国便有了一套户口管理与户口统计制度,但户籍制度原始而简陋。春秋战国时期,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基础的新的社会格局形成,“以户定籍”的户籍逐步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在其统治区域内,开始全面整顿户籍制度,使其初步制度化,尤其是对成年男子登记十分严格,这与秦王朝大兴徭役有密切关系。秦代的户籍除一般人民的编户籍之外,由于各色人等的社会地位不同,还有一些特殊的户籍。秦代户籍等级的明显区别,还具体表现在“闾左”制度中。贫富阶层分居闾里左右,在户籍中也是有所反映的。

汉承秦制而有所变革,户籍制度更为完善、更为严格。当时的户口登记,县、里、爵、名、年庚,依次登录,前面还缀有现任身份。不过,在西汉初,除男子要登录年龄外,其他人恐怕是只书县名数即可。随着口赋、算赋的征收,所有成员均需登录年庚。后来,由于赀算的征收,对家庭资产的登录也成为户籍登录的一项内容。至武帝时代,汉代户籍制度臻于成熟。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户籍制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   自18世纪60年代至民国成立为止,中国海关长期对外维持着一种廉洁的形象,被认为是“世界行政管理史上的奇迹之一”。

这一奇迹是由英国人赫德创造。赫德在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期间,向清帝国提出海关内部只听赫德之命,各海关的主要管理职位不用华人,以防止中国地方官的干预和施压。赫德还抛弃了传统的中式记帐法,引入了英国当时最先进的会计、审计、统计制度,这套制度进来后,在海关内部做假账变得十分困难,清政府关税收入大增,外国商人因实征税率降低而获益。同时,在薪酬福利体系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年终考绩方面,各栏目分类很细。单“品行”一栏就分做“才能、诚信、机敏、勤勉、服从”等项。考绩优异者将获得1—6月不等的额外薪金;职级晋升方面,以资历为主要参照标准,与薪酬密切挂钩,服务到一定年限,还将获得额外的年薪。非但如此,赫德还引入中国最早的养老金制度,把这一笔非常丰厚的报酬与职员的操守直接挂钩。赫德之所以设计这样的廉洁机制,是因为他不相信中国人所说的“人性本善”。他觉得人性本恶,有必要提升职员贪腐的风险和成本。

——摘编自孙修福、何玲《外籍税司制度下的中国海关人事制度的特点与弊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德的海关人事行政管理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海关行政管理的历史影响。
2020-05-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75年前,联合国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建立,开启了人类合作的新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逢之歌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接受各国代表的签字认可。按照四个邀请国英文字母的顺序,中国是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签字仪式结束,根据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相逢之歌》填词而成的《联合国之歌》在会场上响起!我们的国家,今天才与世界各国相逢么?!

——黎风《联合国重大决议内幕揭秘》

材料二   重返之旅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合国大会否决了苏联和印度分别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1971年7月,美国仍然继续阻挠联合国正确解决新中国代表权问题。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1976次全体会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1971年11月15日上午10时,风度翩翩的乔冠华率领新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正式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会议。他不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与文采,更体现了新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的风度和气质,使新中国代表团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完成了在联合国大会的首次“亮相”。

——《羊城晚报》

材料三   维和之美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90年4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据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宣统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军队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0178人,先后有10名官兵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献出宝贵生命。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四个邀请国”分别指的是哪些国家?试分析中国受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曲折历程反映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变化。分析新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大会首次完美“亮相”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2020-01-1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