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嘉庚是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成员。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一直对国民政府“抱有厚望”。1938年,来自南洋各埠的164名代表成立以陈嘉庚为主席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在大会上历数了日本侵华种种罪行,并呼吁大家支援祖国抗战。国民政府还成立了“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为尽国民天职,陈嘉庚主动承担劝募公债2000万元,并首先认购10万元。国民参政会召开期间,他致电“在敌寇未退出我国土以前,公务人员任何人谈和平条件者,当以汉奸国贼论”的提案,之后还大胆地指责国民党对汪精卫投降活动的纵容态度。毛泽东题词赞誉陈嘉庚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4611月,陈嘉庚在新加坡集资创办的《南侨日报》,及时向广大侨众报道了国内战局和国际形势,民主运动的曲折发展,解放区的光明和国统区的黑暗,并预见国民党必败、共产党必胜。1949年陈嘉庚决定接受毛泽东的邀请,回归北平,共商建国大计。

——摘编自《陈嘉庚对创立新中国的重要贡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嘉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嘉庚取得历史功绩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正式参加二战,美国政府建立战争信息署作为国家战争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在国内运用多种媒介向民众进行战争动员,战争海报宣传得益于其灵活的特性与一战时良好的宣传成效,在二战期间再次得到美国政府的青睐。国内的爱国艺术家依据政府的战争需求绘制相应主题的战争宣传海报,美国童子军在全国各地及时分发宣传海报以确保民众获悉国家政策。战争宣传海报色彩丰富,形象生动,表现手法幽默夸张,有利于民众快速解读政府的战时需求。民众与政府紧密合作下的战争海报宣传,对美国赢得民众对政府参战支持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高宁馨《二战时期美国海报宣传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美国战争海报宣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海报宣传的作用。
2022-08-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选做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年7月,美国在新墨西哥州沙漠试爆了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日本仍在亚太地区顽抗,美军在硫磺岛、冲绳岛战役中遭受了惨重损失。根据专家评估,如果盟军进攻日本本土,将可能付出几十万士兵伤亡的沉重代价,战争将持续到1946年。新任的代总统杜鲁门决心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19457月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故意在斯大林面前炫耀称自己有了一种“大威力炸弹”。194586日,一架B-29重型轰炸机对广岛投下了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当场造成数万人死伤,整座城市被夷为平地。核爆和后续辐射疾病造成的死伤人员总数接近20万。89日,另一枚原子弹在长崎上空变为了耀眼的蘑菇云。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种全新的作战形式残酷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美国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凭借核垄断地位,肆意向对手挥舞“核大棒”。

——摘编自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日本进行核轰炸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本进行核轰炸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选做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材料       汉武帝初年,随着经济发展,一大批大工商业主崛起,实力雄厚。汉武帝对这些巨商非常反感,认为商人都是些见利忘义之徒,不愿与国家共克时艰。多年对匈奴的征战消耗巨大,国库早已空虚,汉武帝最终在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颁布了告缗令。

所谓告缗,是指鼓励民众举报商人的偷税漏税行为。告缗令规定,凡瞒报收入的商人一经查实即查抄全部财产,其中一半归入国库,一半奖励举报有功者。一时间告发商人成为社会风潮,甚至成为普通百姓的一条生财之道。经过近10年的告缗,全国富商大部分已被消灭。

《汉书·食货志》称朝廷通过告缗“得民财务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但民间商业在如此残酷的打击下被摧毁殆尽,市场凋零。告缗制度由一开始针对富商,很快扩大到几乎全部的商人阶层和有产者,最终导致稍有积蓄的家庭都被波及。社会上告密、诬陷成风,诚信沦丧。告缗令成为酿成汉武帝末年巨大社会危机的诱因之一。

——摘编自张宏杰《简读中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颁布告缗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告缗令产生的影响。
2022-07-1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顾炎武,世称“亭林先生”,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他一生以关心民生、救民于水火的儒者风范立身行事,奉行“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准则。他贯通古今,多结合近世国情,论史谈政,“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多次讲到“信史”的问题,认为撰史,要“信则书之,疑则阙之”。他引用宋人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论证问题时,引用资料非常丰富,“博赡而能贯通,每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证佐,而后笔之于书”。潘耒在《日知录序》中评论:“先生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清代考据学者普遍推崇顾炎武,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更盛赞顾炎武“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

——摘编自周文玖《顾炎武的史学成就及史学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史学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顾炎武的史学贡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年大变局,是指一个长时期的跨度,发生重要的影响巨大的变化。因此,对于百年大变局,要有历史的眼光,有大视野,有谋略。“大变局”从范畴方面说,可分为全球之变与中国之变;从领域方面说,可分为政治之变、经济之变与社会之变。20世纪是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看,大变局都是前所未有的。总的特点是:在世界秩序方面,世界建立了基本的国际关系秩序规则;在经济发展方面,世界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摘编自张蕴岭主编《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的世界大变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5-31更新 | 443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穆罕默德.阿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具体包括: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术学校:减少宗教课程,增加现代科学内容:聘请外国教师任教:派遣的学生到欧洲(主要是法国)学习:等等。通过改革,现代世俗教育制度出现雏形。……由于阿里对埃及现代教育的突出贡献,其被后人称之为埃及“现代教育之父”。

——季诚钧、徐少君《埃及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英国撕掉伪装面孔于18407月直接出兵干涉,结果穆罕默德阿里被迫屈服……这就使得主要建立在军事供应基础之上的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埃及工业几乎全部破产……,由于现代化内在条件不成熟,它根本未能触及埃及传统深厚的社会基础,使得现代化看来成为一场更为纯粹的移花接木式的西方化运动……从农对里征调大量农民作工厂工人以及召集农民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和服兵役……采用政府垄断专卖制度进一步损害了农民和农业的利益……的那些管理人员大多数是领薪俸的政府官吏,对于所干的工作既无知又缺乏热情。除了外国专家外,只有极少数技术人员掌握了新的机器生产和修理技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进口机器是新奇而珍贵的,机器一旦损坏,就形同废铁。

——摘编自王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埃及早期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里教育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概括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
2022-05-3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崔寔,东汉后期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汉恒帝时,崔寔“出为五原(河套以东至山西省偏关一带)太守。五原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崔寔斥卖储峙(储备物资),为作纺绩、织纴、练缊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崔寔在《政论》中强调“国以民为根,民以毂(谷)为命”。《四民月令》是他晚年移居洛阳后所著,按月安排士农工商的事务活动,使“四民”各务本业。关于粮食种植,书中提到:“(三月)时雨降,可种税稻稻,美田欲稀,薄田欲稠”;“(五月)是月也,司别稻及(蓼)蓝,尽(夏)至后廿日止”;“(六月)趣耘锄,毋失时”;“(十一月)籴杭稻、粟、大小豆、麻子”。《四民月令》原书已散失,现在该书资料较集中地保存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及隋杜台卿的《玉烛宝典》中。

——摘编自周兴发等《我国古代农学家和农书》


(1)根据材料,评价崔寔的作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崔寔能够著就《四民月令》的原因。
2022-05-17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第十中学2022届高三5月仿真考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长达20年的时间内,各大国之间各自为政,几乎丢弃了合作,这是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雅尔塔体系的创建者有理由吸取凡尔赛体系的教训,他们不应当忘记因没有结成合作同盟而收到战争罚单的往事。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七个大国,到战争结束时只有美国和苏联了,而且美国较之苏联更有优势,美国的力量和财富更具竞争力,但罗斯福却选择了“把苏联纳入新的世界秩序”,共同主宰战后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政府和人民认识到“安全”是一种稀缺资源,而罗斯福深知“建设一种持久的和平”不能没有苏联的合作。

——摘编自曹胜强《论雅尔塔体系与冷战的关系》

材料二   由于雅尔塔体系规定了两种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这使战后苏联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军事政治势力达到中东欧和远东,东欧产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雅尔塔体系将昔日的战争策源地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提倡的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决定了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战后的联邦德国和法国也认识到没有一个西欧国家可以担当欧洲复兴的重任,只有走联合之路。由此,两国彻底和解,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最终使西欧成长为相对独立于两极之外的另一个世界级力量,成为促进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动力之一。

——摘编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尔塔体系对于战后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后周世宗柴荣即帝位不到十天,北汉举兵南下侵犯,柴荣“自率亲骑,临阵督战”。周军最后取得大胜。战后,柴荣针对战场,上所暴露的问题,“躬亲试阅,选武艺超绝及有身首者,分署殿前诸班”,“老弱赢小者去之,诸军士伍,无不精当,由是兵甲之盛,近代无比,且减冗食之费焉。”显德二年开始,他先后疏浚了胡卢河、汴河、五文河等,“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祥始通”。五月,下诏“诸道州府县镇衬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救额者,并仰停废。”还严格规定出家为僧尼的条件。这一年共废寺院30336所,仅保留寺院2694所。显德五年(958)命人制成《均田图》赐给诸道节度使、刺史,随后“均定河南六十州税败”。连历代受优待免纳租税的曲阜孔氏,也要照平民例纳租赋。他虽仅在位5年半,但史评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为结束割据开创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绪合所学知识,概括后周世宗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非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后周世宗改革的意义。
2022-05-1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崇左、贺州、河池、来宾市2022届高考5月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