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为迎接2020年冬奥会,2019年京张高铁将全线贯通。在百年前京张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为攻克八达岭隧道技术难题,詹天佑设计出了
A.“人”字形路线B.“凸”字形路线C.“凹”字形路线D.“几”字形路线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烽燧遗址

2019年至2020年,考古工作者对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烽燧由三层或四层土坯夹一层芦苇草,中部夹放胡杨桁木垒砌而成。在烽燧南侧还发现有土坯垒筑的护坡。遗址中出土的文书、木简带有明确纪年,已发现有“先天”“开元”“天宝”等年号。出土的军事文书数量最多,详细记录了与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有关的军镇、守捉、烽铺馆驿等各级军事设施名称。出土的木质实物标本记载了“计会交牌”制度(传递军情和政令),为国内首次考古发现。

烽燧遗址出土了《韩朋赋》《游仙窟》《孝经》等手抄本,都是当时风行一时的作品和书籍。出土的纺织品,主要为丝、毛、棉、麻四种。遗址中发现了34种不同的植物,其中粮食作物有水稻、青稞、大麦、小麦等,园艺作物有桃、杏、枣、核桃等;还出土了不少动物骨头,有马鹿、野猪、黄羊、鱼等,多数属于野生动物。

(1)烽燧遗址出土了哪些类别的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
(2)依据烽燧遗址的考古信息,概括其反映的历史面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核物理学家。于敏194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51年,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于敏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敏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于敏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原子核理论是于敏自己在国内搞的,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于敏在氢弹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19116日,于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同年9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共和国勋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敏献身祖国核科技事业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于敏对中国核科技事业的贡献。
2022-01-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