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成仿吾(1897—1984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精通德、英、日、法、俄等五国语言。1921年他和郭沫若、郁迭夫创立创造社。他撰写和翻译了许多论文、小说和诗歌,以其独树一帜的创作和犀利激烈的文学批评,成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成仿吾发表的《论译诗》是当时最著名的译论文章。在文章中他提出了翻译的方法即表现翻译法和构成翻译法,还提出“理想的译诗”标准。大革命失败后,成仿吾流亡欧洲,学习马克思主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主编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机关刊物《赤光》。1935年到达陕北后,成仿吾和徐冰合作翻译《共产党宣言》,该译本是根据德文直接翻译的新本子,更准确传达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1939年,他带领几千名学生奔赴敌后,创建华北联合大学并出任校长。成仿吾的人生道路是知识分子从苦读旧学到追求新知,由“文化人”到“革命人”转变的典型。

——摘编自郭鑫《忠诚的革命翻译家——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仿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成仿吾一生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成仿吾由“文化人”向“革命人”转变的原因。
2022·江苏·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王安石变法与他早期在浙东的施治经历多有关联。北宋时,浙东负山近海,河渠淤塞,深受海水倒灌与干旱之苦。当地民众常将田地质押给“豪右”,靠借高利贷维持生产。王安石到任后,深感当地生财无道,地方无可用之才,学校无教导之官,不利风教,遂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效显著。有诗赞曰:荆公(王安石)宰吾鄞,学校振士风。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摘编自岑华潮《王安石与浙东的崛起》


(1)据材料概括当时浙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所借鉴的浙东施治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在浙东的施政原则。
2022-11-27更新 | 2096次组卷 | 11卷引用:微专题01专制与集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重点提炼】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0个微专题(新教材通用)
22-23高三上·山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北宋王安石的《发廪》中有“筑台尊寡妇,入粟至公卿。我尝不忍此,愿见井地平……乡豪已云然,罢弱安可生。兹地昔丰实,土沃人良耕”等内容。这些诗句可印证北宋中期(     
A.贫富分化的严重B.选官制度的发展
C.传统伦理的强化D.政治改革的成效
2022-10-10更新 | 47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