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7 道试题
1 . 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当时北方民族政权的担忧,“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这一材料主要反映了(     
A.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的背景B.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的背景
C.王安石主持全面变法的背景D.南宋政权偏安于江南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英、法、美、德等15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了《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以各自人民的名义郑重宣布,它们斥责为解决国际争端而诉诸战争,并放弃将战争作为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各缔约国同意,除非通过和平手段,否则不得寻求解决或解决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任何性质或起因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非战公约》并未给各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整个20年代各国之间的摩擦不断,法国一直苦于寻求自身的安全保障,首倡非战公约。美国也是非战公约签订的实际主导者,其真实用意则是“体面的孤立”。公约中各缔约国同意放弃将战争作为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但公约没有规定集体执行该公约义务的办法,更为严重的是,当时主要大国甚至那些倡导国都对公约做了有利于自己的变通和保留。二战的事实也构成了对非战的巨大讽刺。而从二战后纽伦堡审判的整个过程来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使得审判有法可依,有理为据。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建立和对战犯的审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对国际战争罪犯进行的审判,对国际法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摘编自王立桩《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1)据材料一,概括《非战公约》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其出台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20、30年代《非战公约》“并未给各国带来安全”的原因。概述二战后国际法实施运用的新发展及其局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鸦片战争前,国内洋钱的大量流通对传统称量货币发起了挑战。1833年5月24日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书,提出进行币制改革。首先,林则徐表示不能对洋钱进行硬性的定价,在使用洋钱的问题上,最好在民便之中稍加限制。其次,林则徐认为使用洋钱是大势所趋,是不可抑制的,应该让洋钱继续在国内流通。由于洋钱很受民众欢迎,林则徐认为“应对洋钱最好的方法就是自铸银钱”。他的设想是:官局先铸银钱,每一枚以五钱纹银为准,银币一面用文清铸其局名,一面用汉文铸道光通宝四字。最后,林则徐认为银贵钱贱的关键在鸦片,只有政府大力禁烟,才能抑制白银外流,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银荒”问题。林则徐提出自铸货币以抑制洋钱,严禁鸦片防治“银荒”等顺应民情、有利于当时国内货币流通的主张。但是由于当政者的昏庸、无知和技术不过关等,这种自行铸造钱币的措施最终因无法与洋钱抗衡而停止。

——摘编自图拉古日《林则徐与近代中国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林则徐货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林则徐货币改革失败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随着经济危机爆发,德、意两国法西斯化和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英国群众厌战、追求和平的呼声更加高涨。和平主义运动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英国的对外战略,英国的许多精英人士本身就是和平主义者,自由党和工党都制定了和平主义的外交总路线。在和平主义思潮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执政党的任何增强国家军事力量的措施都会因受到反对党和和平主义者的批评而流产。1935年英国大选,在国际局势发生巨变的背景下,工党仍然以反战为口号。和平主义者的惯性战略思维使得英国用重整军备的手段来制止战争变得不可能,直到二战爆发,和平主义者的言论失去了市场。

——摘编自丁英胜《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军事战略与对欧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英国和平主义运动高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和平主义运动的影响。
2023-02-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商帮,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体现一种文化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绸币者,必走浙之东也:赋税由实物改为交银,概行于天下。商税俱三十税一,不得多收。今天下之人不商其身,而商其志者,比比而然。

——摘编自范金民《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 皖南古村落,地处安徽南部的山岭川谷崎岖之中,与山有着浓浓的情怀,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但皖南古村落同样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水有着不解之缘……正是由于皖南古村落聚居环境的独特性,其水景观也呈现独有的特征。

——摘编自朱姝莹、陈永生《皖南古村落水景观特征分析》

材料三 当时在某些生产部门出现了不同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新型的劳资关系。不少徽商恰恰成为新生产关系中“资”的一方……徽商崛起后,竭力扭转“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明代初期对商人在服饰、住房、交往、子女参加科举等方面均有一系列的限制规定,决不允许突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等级限制又是在长三角首先被徽商冲破……明后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人们纷纷冲破封建礼法的等级限制,享受他们原来所不能享受的生活。徽商对这股奢侈之风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摘选自王世华《明清徽商是长三角兴起的重要力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商帮兴起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概括产生于“新安”地区的商帮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皖南古村落的择地特点,并分析皖南古村落所体现的深刻文化内涵。
(3)有学者认为,“明清商帮是中国近世社会转型的助推器”。针对这一观点,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明清商帮对中国近世社会转型起到推动作用;②明清商帮对中国近世社会转型的作用有限。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其中一个进行阐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官员建议不宜像这样“一元”“二元”表述纪年,而应以祥瑞为每一纪元命名。武帝遂陆续追改其纪元为“建元”、“元光”等。此外,西汉前期各诸侯王也和皇帝的纪年形式一样,以自己王国内诸侯王的在位年数来纪年,皇帝与诸侯间便颇有分庭抗礼之势。汉武帝用年号纪年后,历朝历代皇帝纪年都有年号而诸侯没有,年号从其诞生时起就成了皇帝神圣统治权威的突出象征。

——摘编自辛德勇《年号背后的玄机与深意》

材料二 清末,很多知识分子提出了革新纪年方式的主张。戊戌变法前夕,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六年”,改立孔子纪年亦成为其变法的一项重要主张。1903年,刘师培强调“黄帝纪年”对于汉民族保持“特立之性质”的重要作用。1903年,高梦旦提出中国应该使用西方通行的“耶稣纪年”,认为纪年仅仅只是符号,符号就应该使用简便而又通行之例,“耶稣纪年”正代表这一趋势。各种歧异的纪年主张,都借用了西方宗教的例证作为自己合理性的依据。如康有为认为:“大地各国,皆以教主纪年。”刘师培说:“吾观泰西各国,莫不用耶稣降世纪年。”1919年底,钱玄同认为中国当采用世界通用之公历纪年(即耶稣纪年),公历纪年和基督教是不相干的。此想法在当时得到很多人的认同。1949年,新中国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

——摘编自朱文哲《从“耶稣”到“公元”:近代中国纪年公理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采用年号纪年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主要意图。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知识分子提出革新纪年方式的原因及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近代以来耶稣(公元)纪年在中国最终确立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法积则弊,法弊则更”

材料一   到战国初年,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社会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各国都面临着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他们要求政治权利,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秦孝公即位后,下令求贤:“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与之分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从19世纪下半叶起,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问题:
(1)材料一、二中两次变法在背景上的相似处有哪些?(   
①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②都出现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③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兵④都处于社会转型的潮流之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材料三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20年……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统一的政策,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板、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历史的发展。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泰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2)根据材料三,归纳商鞅变法的策略。

材料四   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说:“既知比较宇内大大势,国体宜变,而旧法全除,宜用一刀两断之法。“维新派把变科举、废八股作为变法的第一步,接着又要求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这就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失去官位。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变法诏令184条之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自称为“康党”。他要求列名和资助强学会,但是康有为等人却以其名声太臭严辞拒绝。

——许跃字《循序渐进是政治改革的基本策略——析戊戌变法》


(3)根据材料四,简要分析维新派失败的原因。

材料五   秦孝公时,国家贫弱,守旧势力强大,东方六国又交相侵伐,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并最终统一了天下;晚清时节,社会矛盾激化,列强虎视眈眈,但戊戌变法的结果,却最终葬送了大清帝……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

——蒙礼云《关于戊戌维新和商鞅变法的思考——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


(4)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对“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的认识。
2022-02-20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桃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8 . 明堂

材料一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亚”形布局。

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亚”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亚”形。

材料三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2021-09-06更新 | 5096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叶企孙(1898—1977年),名鸿眷,字企孙,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被当代人赞誉为“大师的大师”。

叶企孙出生于上海书香门第家庭,自幼受到国学熏陶和西学东渐的影响。20世纪初叶的中国受尽西方列强欺凌,叶企孙时常为此而忧愤,认定以“科学救国”为己任。1918年他赴美学习,23岁发表论文《普朗克常数的测定》,被称之为“一个伟大的进步”,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十余年。1923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4年3月,不忘祖国仍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叶企孙,毅然决定回到上海。1926年,他被聘入清华任教,便着手创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自从走上物理这门学科,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中国教育及科学事业,在清华开展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教学、科研活动,对学生教育方法得当,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科学家。仅抗战前毕业50余人学生中,就涌现出了许多的杰出学者,如: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彭桓武、张宗燧、胡宁;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施士元、钱三强、何泽慧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9位曾是叶企孙的学生。因此有人称他为“大师的大师”。

——摘编自《叶企孙的贡献与悲剧》《中国教育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企孙“科学救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叶企孙被誉为“大师的大师”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汉位于长江、汉江两江交汇之处,历来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频繁的灾害、战乱使武汉地区民众生存处境艰难,遭受极大的苦难,同时落后的卫生状况、贫乏的医疗条件均为武汉基督教会医疗慈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行的空间。为了打开武汉地区的传教局面,基督教传教士积极开办诊所,通过施医赠药、救死扶伤等医疗手段来获取当地民众的信任,消除他们的排斥心理。1864年,在基督教传教士郭修理的请求下英国循道公会派遣传教医师施维善来到汉口,开办了晚清民国时期武汉第一家西药诊疗所,即后来的普爱医院,是近代教会医院的雏形。

——摘编自石松《晚清民国时期武汉基督教会医疗慈善活动及其影响》

材料二   改革前,英国的医院各自独立运营,医疗条件普遍落后,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无法发挥其应有价值,患者也无法享受到理想的医疗服务。1948年,工党政府卫生大臣安奈林.比万(AneurinBevan)推动实施了医院国有化改革,英格兰及威尔士的1143家志愿医院和1545家市政医院被收归国有,由卫生部设立行政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改革之后,英国的公立医院总数为2688所,总雇员数约30万人。医院国有化通过区域性医院联合体形式,重新整合医疗资源,使“全民、全面、免费”的医疗服务成为可能。

——摘编自白爽《1948年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影响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武汉基督教会医疗机构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