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7年伦敦大学委员会批评牛津、剑桥大学过于偏重神学与古典文学等自由教育,疏于医学与法律等专业教育,为此,提出伦敦大学办学原则与课程体系。“鉴于不信奉国教者的人口如此之多,其掌握的财富如此之雄厚,鉴于英格兰人中生活闲适、财富中等的人口比例如此之大,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机构。在这个机构,用合理的费用就可以获得教育,所有教派的信徒均无入学资格的限制。这里将安排三类课程,一是构成自由教育的基本课程,二是带有装饰功能的课程,三是属于专业教育的课程。”增加的新课程主要是现代语言学科与新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这种模式下,到1851年,伦敦大学的普通学院达29所,附属医学院近60所,形成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邓云清《伦敦大学与英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材料二     1898年在总理衙门筹议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中非常注重科学课程的设置,正式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仅设有仕学院及附设中小学堂,分为“诗”“书”“易”“礼”四堂和《春秋》两堂,科学课程竟一门没开。1900年,京师大学堂毁于八国联军战火,1902年恢复开办。1902年春,大学堂正式进入了“聘请外国教习和学习外国路径由西向东,由欧美向日本的转变”。19081909年,原先招聘的日本科学教习合同期满,全部离开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科学教育体制日臻完备。科学课教师队伍大都由本国教师构成,为大学堂科学教育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师资基础。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民国政府正式更名京师大学堂为北京大学。

——摘编自吴云鹏《京师大学堂科学教育变革中的文化碰撞》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大学建立的背景及英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大学堂前后发展有何变化,并分析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作用。

2 . 材料:美国国会在舆论压力下,经过多次辩论,于1883年初通过了由参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法案。从此,文官改革开始纳入法律程序之内。彭德尔顿文官法吸取别国文官制的长处,总结并提出一整套美国的文官管理规则。这些规则直到目前仍保持稳定。其主要内容有:对官员选拔实行竞争性的公开考试和考核制,同时对高级要职实行选举制和任命制;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政府官员名额;文官隶属于行政部门……彭德尔顿法的核心是实行竞争淘汰的考绩制,即根据公职人的能力和政绩,按照公开竞争原则决定其录用和提拔降退。彭德尔顿法还规定了文官委员会的成与权限,其职能包括举行文官考试、调查文官法执行情况以及制定各项细则。虽然文官委会凡度险遭撤除,但仍得到保持和发展,直到1979年才改组为联邦人事管理总署。

——摘编自丁则民《美国通史: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朝和元朝的统治疆域较前朝空前扩大,所以统治者在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朝建立以后,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革,驿站以大都为中心。东连高丽,东北达奴儿干,北至吉利吉思,西达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南接安南,乌斯藏亦设有驿站。全国约设有驿站1500处。驿站有水陆两类,江淮地区一般为水站。元朝规定:驿站一般归兵部和通政院分领,兵部负责南方汉地驿站,通政院负责蒙古驿传。站由站户负责役务,站户户籍隶所处路、州、县,他们需要保证供给驿卒交通工具,有时还需备粮食等,站户负担较为沉重。

——摘编自许嘉璐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驿站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制度改革有何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延安保育院,是延安第一保育院、延安中央托儿所和延安第二保育院的统称。1938102日,保教合一的延安第一保育院成立,招收抗战将士和革命干部子女,毛泽东专门题词“儿童万岁”。1940年春天,延安又成立了“中央托儿所”。当时抗日根据地物资极度匮乏,中共中央带头进行大生产运动。保育院的孩子们年龄虽小,却纷纷加入其中。1943年托儿所提出的教育目的是:“增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快乐,培养其优良的习惯和行动,使之成为抗战建国中优良的小国民。”194561日,延安第二保育院成立。为躲避国民党军的进攻,第二保育院历时两年10个月,全部行程辗转3340里,进行了旷古未有的“娃娃长征”。延安第二保育院的宗旨是“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革命,一切为了孩子!在行军的路途上,大人在,孩子要在,大人不在,孩子也要在!”延安保育院采用了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直观教学法,比较教学法,三化教学法(教学故事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歌曲化)。19446月,中外记者团参观了延安保育院。美国新闻记者爱泼斯坦感叹:“虽然延安的物质生活很艰苦,但孩子们生长得很健康。……他们穿着整齐干净,吃得也不错……。在延安参观访问,记者们自由地不受任何限制。我们参观了孩子们住的窑洞、做饭的厨房、活动室、学习室、游戏场以及洗澡房、体检室、洗衣房、病号隔离室……”小朋友们的表演,更给参观者带来浓厚的兴趣……记者们不时举起相机,拍下了一张张动人的照片。即使带着不同政见的记者,看到这一切,也不能不由衷地感慨: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征服的!

——摘编自《红色摇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延安保育院成立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延安保育院建设的意义。
2023-01-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五)历史试题(河北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以商鞅为左庶长,实施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鞅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转型。

——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

材料二   对孝文帝汉化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的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

观点二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的汉化。

——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经济和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商鞅变法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
2023-10-1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总体投入和专业技术教育赶不上医疗服务体系的迅速扩张;过分严格的政府计划管理,影响着医疗服务机构及医疗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从1985年开始,伴随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步伐,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这次改革的价值取向十分明确:医院由政府资助的公益性机构转变成基本上自负盈亏的营利性组织。由此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日益尖锐”,等等。在总结第一次医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新一轮医改拉开了帷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宗明义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新医改的目标是到2020年能够使人人享有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制定保障国民健康的基本制度,建立符合国情的全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和有利于人民健康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建立全民参与、全民享有的健康保障体系。

——摘编自吴丹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80年代医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一轮医改的特点及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24年,31岁风华正茂的梁漱溟辞去北大的教职,到山东曹州办学;后又到山东邹平,推动乡村建设运动,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建立乡村建设实验区与县政建设实验区,设立村学、乡学,实施广义的教育工程,如推行农业改良、建立乡建金融、整顿风俗等。他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精神发展之路,首先要“走出乡村”,这样才能“与西洋文明接气”,并产生改造与建设乡村的要求;然后,又要“回到乡村”,“建设新社会”,同时也找到自我生命的归宿。他说中国文化的根,就有形的来说,就是“乡村”;就无形的来说,就是“中国人讲的老道理”,即一曰“伦理本位”,二曰“教化,礼俗,自力”,三曰“人生向上之义”,四曰“崇尚贤者”。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选择:以乡村为根,以老道理为根,另开创出一个新文化。“开出新道路,救活老民族”,这便是“乡村建设”。

——据钱理群《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提出的背景。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败绩,证明了自强运动有不足之处。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意识到这场运动的局限性,认为必须扩大现代化的纲领,把政治改革也包括进去。自信的思想家康有为和他著名的弟子梁启超,鼓动皇帝遵循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方式,实行维新变法。然而,即使在后期阶段,维新分子也并不倡导完全西化,而只是鼓吹建立一种融中西诸因素于一体的混合政体。……康有为改革方案的结果,是1898年的“百日维新”,但却突然地以失败而告终。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建立的“混合政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2)指出材料二是从哪些方面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你认为影响变法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2023-10-26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新育才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61年改革后,俄国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日俄战争的失败,导致国内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在1905年爆发了革命,严重威胁了沙皇政权。1906年7月,沙皇任命斯托雷平为大臣会议主席,进行系列改革。11月颁布《关于农民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的现行法令若干补充规定》的法令,在破坏农民村社份地所有制的同时,推行新的土地私有制,扶植富裕农民,同时向远东、西伯利亚及中亚细亚地区移民。12月,斯托雷平提出明确中央政府权限改革的计划。1907年11月,提交关于普及初等教育的相关法律草案,明确要在10年内实施初等教育的普及。1910年1月,斯托雷平又把有关在西部六省设立地方自治机构的立法提案递交给国家杜马。1909—1913年,沙俄粮食年均总产量为50亿普特,俄国成了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然而,斯托雷平改革没能有效地解决俄国农民的土地问题,同时遭到国内一些保守贵族势力的强硬反对和阻碍,也未能防止俄国革命的爆发。

——摘编李丹、陈丽平《简评俄国的斯托雷平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托雷平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斯托雷平改革的措施。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1895)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他7岁之前母子俩都不被父亲承认,从小受社会歧视和侮辱、因而成年后痛感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的受害者。他思想敏锐,观察问题深刻,决心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来改变社会道德。1848 年,24岁的小仲马根据自己的爱情经历,写出了他的成名作《茶花女》。获得成功后,他又进一步改编成了话剧,从此以后专门从事话剧创作。小仲马一生创作不辍,比较有名的作品有《秘生子》《金钱问题》《放荡的父亲》《半上流社会》等。大都以妇女、婚姻、家庭为题材,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感情真切自然,语言通俗流畅,1875年2月21日,小仲马以二十二票的多数被选入法兰西学院,在当时是最高荣誉,使他的事业可说是功德圆满,相较于无缘于此的巴尔扎克、大仲马幸运许多。

——摘编自丁牧《世界文学的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小仲马文学创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仲马文学创作特点产生的原因。
2023-02-21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