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旧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发现一处距今约1.32万年的古人类活动营地,营地中发现了3处火塘,出土了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陶器以及中国目前最早的陶塑。这一发现(     
A.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B.揭示了先民不再依赖渔猎采集
C.拓宽了对东亚早期文明的认知D.印证了山东地区私有制率先出现
2024-01-18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74~1978年,考古学者曾先后对辽宁金牛山遗址进行了四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人类用火遗迹——烧骨、烧土和炭屑以及少量以锤击法和砸击法制作的石器。由此可知,生活在金牛山一带的古人类(     
A.大量使用陶器B.开始饲养家畜
C.存在贫富分化D.过着群居生活
3 . 据考古学发现,在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中,已发现有9000多年前的石斧、石杵和家猪骨。由此可知,当时(     
A.阶级分化现象明显B.养蚕缫丝技术成熟
C.磨制石器尚未出现D.民众生活渐趋稳定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考古界关于文明与国家起源的考古学探索,在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有过多种认知模式。除“中原中心说”外,还有“满天星斗说”“中国相互作用圈说”、以中原为中心的“重瓣花朵说”或“多元一体说”“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说”“新中原中心说”等等。“中原中心说”以外的其他各说,大致可以看作是多元认知视角下的新中原中心论,其基本思路和结论是认为各区域的吏前文化虽相对独立但联系密切,大体连续进化,最终“百川归海”。

——据许宏《从证经补史到独步史前:考古学对“中国”诞生史的探索》


(1)关于我国文明与国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起点的假说,分析其原因。
(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随着母系氏族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显著增加,分布区域也逐渐扩大,采集和渔猎已不能满足人类对稳定的生活来源之中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可用于解释
A.人类从事贸易的必要性B.争夺土地资源的紧迫性
C.奴隶社会出现的可能性D.原始农业出现的必然性
6 . 《中国全史》提到:旧石器时代已出现的去壳工具石块、石棒从自然状态变成人们精心制作的加工谷物的工具(磨制石器),紧接着铲土的石铲逐渐取代尖木棒。可见磨制石器的出现,适应了
A.生活质量降低的形势B.生产生活进步的要求
C.由部落向国家的过渡D.阶级社会产生的趋势
2022-05-12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莒南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63年,在山西朔县峙峪一个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里,发现了一些加工精细的小石镞(如图)。据考证,这些小石镞是已知的最早的弓箭实物。这表明古人类
A.阶级分化越来越明显B.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
C.已经具备了审美意识D.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
8 . 考古研究发现,在比良渚文化更晚的二里头、殷墟等许多夏商时代的遗址中,也都发现了源自于良渚文化的玉琮等玉器。良渚式的玉琮和玉锥形器等还发现在四川广汉三星堆以及成都金沙等商周时代的遗址中。这主要反映出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A.星罗棋布B.源远流长C.多元一体D.生生不息
9 . 远古时期,人类以采集、渔猎为生。伴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原始农业逐渐形成,其意义在于
①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②标志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
③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
④促进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近日《云南虫谷》热播,该剧改编自天下霸唱小说《鬼吹灯之云南虫谷》讲述了胡八一等人前往云南原古滇国的献王墓寻找重尘珠的故事。在云南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河姆渡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