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2021-06-09更新 | 11446次组卷 | 87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2021-06-08更新 | 21050次组卷 | 16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甲骨文中,商代的“王臣”主要为商王所有,平时在商都附近活动。然而,到了西周晚期的时候,“王臣”的范围变得前所未有的扩大,整个周朝除周王以外的人都属于“王臣”的范畴。“王臣”内涵的扩大
A.说明中央权力的集中B.源于分封制的推行
C.反映了宗法制的解体D.加速礼乐制的崩溃
2021-06-02更新 | 47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5 . 《吕氏春秋》曾引用一个寓言故事∶“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未定者,人欲望之也。由未定,充且屈力,而况众人平?积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作者讨论的主题是
A.郡县制B.人文精神
C.租佃关系D.嫡长子继承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周礼·考工记·匠人》记载,西周的城邑规划有严格规定。如城墙高度,天子王城高“九雉”(一雉等于一丈),诸侯国都城高“七雉”,卿大夫都城高“五雉”;对道路的规定如下:天子王城路宽“九轨”(一轨等于八尺),诸侯国都路宽“七轨”,卿大夫都城路宽“五轨”。这表明
A.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力B.建筑制度突出礼制观念
C.统治者重城邑规划建设D.西周等级森严空前绝后
7 . 西周在婚姻制度上进行了调整,“夏、殷五世之后则通婚姻,周公制礼,百世不通,所以别禽兽也。”西周实行“同姓不婚”,旨在
A.保证各级贵族特权地位B.利用血缘纽带巩固统治
C.重用王室加强中央集权D.封邦建国扩大统治疆域
8 . 西周的封土之制较之以往以氏族立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也是封国取代方国的重要体现。这表明
A.西周氏族社会遗迹的消除B.西周实现血缘与地缘的整合
C.周王与封国形成二元统治D.定居农耕文明主导地位确立
2021-05-10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春秋时期,宗族之间的兼并异常激烈,“纳其室”、“分其室”、“兼其室”、“并其室”的事件层出不穷,许多政坛上的强宗大族因而亡宗灭族。这一现象
A.表明分封制遭严重破坏B.说明宗法制已无法存续
C.有助于官僚政治的形成D.证实了井田制开始崩溃
2021-05-10更新 | 46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朝聘会盟非常频繁。晋国规定各附属国“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以鲁国为例,春秋时期鲁君朝周仅三次,而朝齐、晋、楚竟达三十三次之多。这说明
A.春秋时期战争很频繁B.朝聘会盟消弭了战争
C.宗法等级更加森严D.礼乐秩序进一步瓦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