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A.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
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D.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
2017-06-03更新 | 641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王夫之指出:“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袭诸侯之权,刺史牧督司方伯之任,虽有元德显功,而无所庇其不令之子孙。”这主要是说(        
A.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分封制下地方分离倾向严重
C.封建制被分封制破坏D.郡守县令的职位不能传给子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割断人神之间的脐带以后,人类本身、氏族本身的自然血缘关系成为压倒的因素。正是在这种观念驱使下,古代血族关系的遗存,到这时便以完整、严格的制度形式得到强化和巩固,并流播后世,影响深远。”材料中的“制度”主要盛行于(       
A.商朝B.原始社会C.秦朝D.西周
4 . 商周时期《礼记·王制)载:“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这一制度的建设有利于
A.确立嫡长子继承制B.巩固宗法等级观念
C.完善祭祀仪式D.消除贵族之间的斗争
5 .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指王畿以内地区,即由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外服是商国周围的大小方国,其首领为侯、伯。商朝内外服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为:“商人与各方国之间,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约只有商王畿之内的人以此认同。在王畿之外,未必有一个广泛的共同意识。”据此判断,西周与商朝政治制度的不同是
A.确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B.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C.实现了国家对土地的实际控制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左传》记载,郑国共叔段叛乱,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到卫国,卫国人替他进攻郑国,占领了廪延。郑国人率领周天子的军队、虢国的军队进攻卫国南部边境。据此可知当时
A.诸侯能与周王分庭抗礼B.封建专制影响社会稳定
C.已经出现礼崩乐坏局面D.血缘疏远导致诸侯叛乱
7 . 《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
A.玉器制造工艺的高超B.服饰礼仪制度的规范
C.分封制度等级的森严D.宗法制度嫡庶的差异
2015·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2016-11-27更新 | 3186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7届云南省民族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六)文综-历史试卷
9 . 《后汉书·卷二十六·韦彪》载“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大学》中有“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这些说法本质上反映了
A.忠孝观念是统治者治国之本
B.儒家思想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
C.齐家治国是孝子的最高追求
D.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显著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