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周人青铜器铭文内容中最有特色、最多见的是“颂扬”。西周中期以后的铭文中曾大量出现臣下对君主的颂扬以及属下对上司的颂扬,多见于册命赏赐。但后来,这种因册命赏赐而发的颂扬逐渐消失。材料反映出周代(     
A.礼乐制度逐渐消亡B.王权由强盛到衰落
C.青铜铸造业的变迁D.敬天保民思想丢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觚”是行礼所用的酒器。春秋后期,不少诸侯国将觚下方的方形棱角改为圆形,这样既增加了容量,又更加便于制作(如图1、图2所示)。后世文人却大多认为这一“改进”是“为政不得其道”“君臣父子各失其本分诸义”的写照。这说明,春秋时期青铜礼器的变化(     

   

A.助长了民间的奢靡风气B.得益于铸造技术的进步
C.揭开了礼崩乐坏的序幕D.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齐受封之初,就与营丘周围夷族部落产生了地缘政治上的矛盾,因此齐立国后便采取了一些缓和族群矛盾的措施。可见西周分封制的推行(     
A.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强化了周王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C.有利于推动华夏民族的形成D.消除了周与其他部族间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考古研究表明,西周初期,作为殷遗族氏和商文化重要标记的金文族徽铜器分布较为分散,其名称、类型也大多与商代晚期相同;但到了西周晚期的殷遗后裔墓葬中,有些铜器已不见族徽,器物组合具有明显的周礼“重食”的特征。这表明(     
A.殷商遗民丧失本族特征B.周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
C.西周农业生产水平提升D.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表

资料

出处

“文王孙子,本(宗)支(子)百世。”

《诗经·大雅·文王》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诗经·大雅·板》

“此令(意即好或善)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意为害)。”

《诗经·小雅·角弓》

据表可知,《诗经》(       
A.主张约束民众行为B.深受宗法观念的影响
C.提倡削弱诸侯权力D.对诸侯争霸进行劝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周初统治者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这体现了(     
A.“以德治国”的思想B.“敬天保民”的思想
C.“民为邦本”的思想D.“忠君爱民”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宗法制度构建了西周时期的基本政治结构,在宗法统治之下,家庭组织与国家制度合二为一。但家族观念、家庭道德却可以追溯至蛮荒,源远流长。这说明宗法制(     
A.深受原始社会影响B.与禅让制度相关
C.维护嫡长子继承制D.由秦朝正式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武王灭纣后,封召公于北燕,召公为了辅佐周王,派其长子克代为封侯。如堇鼎记录了燕侯派遣使者献物于召公,燕侯旨鼎记述了燕侯亲往宗周见事的史实。这可以用来说明,西周初期(     
A.统治秩序较为稳定B.移民实边得以落实
C.燕国国君权力较大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9 . 据图1和图2可知(     
A.古代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希腊城邦实行民主政治
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的形态D.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10 . 台湾学者许倬云先生曾回忆道:“在家乡,新年、除夕、元旦、清明和冬至,都会祭祀祖先。我家自从抗战时期离家客居,先父直系祖先名讳先人挂轴,每逢年、节悬挂遥祭。我们弟兄迁移美国,每家也都有历代祖先名讳挂轴,至少在除夕和元旦会遥祭”。影响这种观念产生的制度是
A.内外服制B.宗法制C.分封制D.乡里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