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周建立后,周人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来邦国的地域内,大量分封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建立诸侯国,这样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表明,西周分封制(     
A.反映了权力制衡原则B.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
C.体现了中央集权趋势D.揭开了官僚政治序幕
2 . 有学者认为,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是“掺沙子”。由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     
A.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形成B.瓦解了血缘宗法关系
C.平衡了贵族集团的利益D.助推了国家形态发展
2022-03-12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五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受到历代帝王推崇的孔子为鲁国人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夏商时期的都邑很少,到了周代则数量巨增,呈现出星罗棋布的状态,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①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入侵   ②宗法制成为典型特征
③官僚体制成为社会主宰   ④以崭新风格实行统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周金文中有不少“支子(庶子)不祭”原则的记载。但因社会变迁、家族繁衍迁徙及家族内部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支庶独立祭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血缘宗法原则未被遵守B.礼乐制度走向瓦解
C.尊宗敬祖思想发生动摇D.宗法制度存在张力
6 . 据《左传》记载,周天子分封诸侯时皆有策命,如封鲁时命以《伯禽》,封卫时命以《康浩》,封晋时命以《唐浩》,这些策命的内容大多是说明封赏的原因、具体的赏赐和对诸侯进行教导与勉励。周天子的策命
A.剥夺了诸侯再次分封的权利B.显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
C.意在明确君臣关系以巩固政权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7 . 下表是西周初年分封的主要诸侯国,这一举措的作用是
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地理位置
同姓今山西
同姓今山东南部
功臣今山东北部
商朝后裔今河南东部
同姓今北京一带
A.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
C.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D.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
9 . 周先族属于氏族部落,实行外婚制一定要靠姓氏来区别,到西周时期,族外异姓婚更趋严格并走向制度化,即执行“同姓不婚”的规则。周人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原因在于
A.防止同姓内部因争权而致内斗B.扩大和加强与异姓集团的合作及联盟
C.避免同姓婚配造成不育或后代畸形D.崇尚伦理道德,传承周先族遗风
10 . 周人将夏、商、周三代易姓受命的变革原因归结为“德”,认为夏、商亡于“不敬厥德”,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该做法
A.解释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
B.反映出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C.有助于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
D.形成了亲疏有别的等级秩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