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周时期的士,受文武合一的教育,大部分务农、从军。至春秋晚期,士开始转变成为具有游动性质的士人,主要延续文事的传统,或仕宦,或教学。这一现象(     
A.强化了封建贵族的统治B.缘于儒家思想的传播
C.反映了阶级结构的变化D.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周初分封诸侯,被封者率本族族人到达封地后,首先要建立一个军事据点即“国”,“国”以外广大田土则称为“野”。国人是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野人主要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这种治理模式(     
A.加剧了地方的冲突B.促进了民族认同C.巩固了西周的统治D.维系了专制集权
2024-05-19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初,高祖受禅,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以威天下。”太宗即位后,就“遍封宗子”问题征求意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遍封宗子”“不便”;魏征认为如果封建诸侯,会造成财政困难;李百药说封建会导致宗室间攻战相残。柳宗元在《过秦论》中列举秦朝“有叛民无叛吏”、汉代“有叛国,而无叛郡”、唐代“有叛将无叛州”,由此证明“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萧瑀认为:“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代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虽然分封制遭到大多数大臣的反对,太宗也明确表示“朕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己之亲也。”但贞观十一年太宗诏曰:“设官司以制海内,建藩屏以辅王室”,先后任命了21个亲王和14位杰出功臣为世袭的州府刺史。正如刘秩所说:“设爵无土,署官不职者也。”

白居易在《议封建论郡县》中认为周代封建诸侯而亡是因为“上失其道,天厌其德,非为封建之弊也”,秦无分封而灭是因为“群其毒,人离其心,非唯郡县之咎也”,汉代七国之乱乃“宠而失教,立不选贤,非独强大之故也。”“繇是观之,苟固其本,导其源,虽郡与国,俱可理而安矣;苟逾其防,失其柄,虽侯与守,俱能乱且危矣。”

——摘编自冯辉《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主要分歧。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任意一个主张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5-14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传世文献记载中,湖北随州是周朝时期随国的国都。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该地发现了13座曾侯(国君)的墓葬,因此有学者提出“曾国即随国”的观点。以下为相关证据:

组别序号史料   出处相关信息
第一组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并穴合葬墓编钟的铭文先祖南宫适因功受封南土,在曾地建邦。
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并穴合葬墓铜缶的铭文楚王将女儿芈加嫁至随国。
第二组曾侯与墓编钟的铭文曾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南宫适的封国。春秋时期吴国伐楚,在吴破楚入郢之战后楚昭王逃奔曾国。
《左传·定公四年》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
从两组证据中选择其中一组,对“曾国即随国”的观点加以论证,并说明该组证据优于另一组的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礼记》记载,周天子举行“大射礼”时会邀请诸侯参加。参加的诸侯如果没有射中,则不能参与后面的祭祀活动,其封地也会被削减;如果射中,则可以参与祭祀活动、增加封地、提高爵位。据此可知,“大射礼”(       
A.实现了周王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有利于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秩序
C.体现了儒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D.容易引发统治集团内部的冲突
2024-04-08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编钟,作为西周王室王权的一种象征,是礼制最好的体现。按照西周王室对雅乐的正规要求,编钟必须具有宫、商、角、徵、羽这五个正声。可是,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编钟却打破这一传统,出现没有角音的乐器,而且这种乐器的音调正与当时山西地方的民族歌调相对应,成为地方歌调的一种体现。这一变化(     
A.弱化了尊贵卑贱的等级差别B.得益于国民艺术素养的提升
C.印证礼器向世俗转化的过程D.体现了中央集权弱化的趋势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周初统治者虽实行严格的酒戒,但主要针对周族自身,对殷商遗民则采取相对宽松的政策。《尚书·酒诰》云:“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材料表明周初(       

A.防范殷商遗民力量B.维护分封制度C.饮食制度较为理性D.注重以民为本
2024-03-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西周中期的佣伯和其妻毕姬的墓葬中,毕姬墓随葬有五鼎五簋,而佣伯墓随葬了三鼎一簋。有学者认为,这主要缘于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而倗伯因其少数民族土著的狄人身份成为周人的附庸。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政治实力冲击宗法制度B.等级观念阻碍民族融合
C.血缘与政治的结合紧密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周时期,周王以“授民授疆土”的方式改变了夏商时期亲族聚居的政治结构。在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批周人统治,各族混居的新型国家。这表明西周时期(     
A.宗法血缘观念日趋淡化B.贵族统治秩序逐步建立
C.国家组织形态发生改变D.王权逐渐实现高度集中
10 . 西周初期,“王家”指周王个人的家庭(排除那些已建立宗族的周王兄弟)及维持其财产的管理系统,与“王朝国家”(指中央政府官员体制)均代表周王进行运作。西周后期,“王家”与“王朝国家”分离,“王朝国家”逐渐获得“自我决定的运行体系的特点”。这一变化(     
A.反映出集权体制下的局部调整B.推动了周王朝的官僚化进程
C.淡化了权力分配与血缘的关系D.表明人文精神促进理性行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