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西周初年的土地情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西周末年诸侯国之间“夺田”、“争田”现象不断发生,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王室衰微B.王室所占有的土地有加强趋势
C.诸侯争霸斗争激烈D.土地私有制发展
2016-12-12更新 | 1229次组卷 | 18卷引用: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03商和西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2 . 据文献记载,西周时期的农夫在耕种完“公田”之后才能耕种“私田”,而且“私田”收获很少,这导致农夫们的积极性不高;战国时,这一情况发生改变,农夫们往往会尽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田地耕种好。这一变化说明(       
A.集体劳动提高了生产积极性B.新式农业工具得以普遍推广
C.精耕细作耕作模式开始确立D.土地私有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3 . 西周时期,“田里不鬻”,到了战国时期,《史记》记载赵括把赵王所赐的金帛藏在家里,“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这一变化说明(     
A.西周实行土地国有制度B.封建土地私有制已出现
C.封建小农经济正在形成D.铁制生产工具得到使用
2023-10-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西周人殉逐渐减少,随葬品中的铜礼器发生重大变化,食器增多,酒器相对减少,形成以鼎、簋配套组合的定制。这类墓葬主要分布在陕西西安、河南洛阳、甘肃灵台、江苏丹徒和安徽屯溪等地区。这表明西周(       
A.宗法观念不断加强B.文化影响得到扩展
C.冶铁技术得到革新D.礼乐制度发生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材料三   令民为什伍,而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土地制度?村社成员“三年一换土易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历史史实?
(3)据材料三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4)上述材料最主要体现了哪个唯物史观?
2023-10-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西周初期,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归周天子,土地禁止私下交易。西周中后期,在诸侯与贵族中出现了有关土地的赔偿、赠送、交换,乃至抵押、典当关系。这一变化(     
A.源于生产力的发展B.反映出井田制濒临崩溃
C.保证了赋税的稳定D.表明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7 . 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据考古发现,商代至西周早期的饕餮纹具有神秘威严的狰狞美,而西周中晚期以后,写实性较强的凤鸟纹和简练的环带纹逐渐增多,这一变化反映(     
A.青铜器实用功能增强B.周代人文精神的发展
C.周人审美标准发生改变D.青铜制作水平的提高
2023-01-1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摘编自文物出版社《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摘编自张仁忠《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七八千年前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的原始人类代表。
(2)根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时期耕作方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根源及其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以上材料反映的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9 . 西周初年,彝铭中的“福”以事神致福为框架;西周中期以降,随着世族的形成和周人政治经验的积淀,西周贵族在铭文中先后累加了以型效祖先威仪,履行政治规范求福的论述,即以德求福 。这一变化
A.体现了神权和王权的结合B.反映了宗法制的形成和发展
C.淡化了政治中的贵族色彩D.折射出早期人文精神的意蕴
2022-05-12更新 | 457次组卷 | 5卷引用:回归教材重难点0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先秦-【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10 . 商代主要的生产工具还是木耜,需要多人合作才可以翻起土块通常三人一组,这种协作方式被称为“协田”;而周代完成翻土工作只需要两个人,于是协田就变成了“耦耕”。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形成B.小农经济的产生
C.生产关系的变革D.生产工具的改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