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井田制由原始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发展演变而来,其基本特点是实际耕作者对土地无所有权,而只有使用权。土地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定期平均分配。关于井田制说法错误的是(     
A.性质为奴隶主土地国有制B.周王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
C.有组织的集体生产劳动D.土地可以流通买卖
2 . 灭商后,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封邦建国”,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局面。对西周历史理解准确的有(     
①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   ②中国历史进入到“万邦时代”
③体现早期国家的特点   ④周天子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 . 黍和稷是《诗经》里最常见的粮食作物词汇,粟出现的频率很低。但从同一时期遗址的发掘结果来看,粟的出土数量最多。这表明(     
A.文献是历史研究的唯一基础B.久远历史已无从考证真伪
C.综合不同史料即可得出结论D.考古发现可丰富历史认知
4 .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如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料   史料   来源史论
A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政论》东汉时期开始出现铁犁牛耕
B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滕文公上》此土地经营方式是井田制
C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史记·河渠书》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D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对城市布局的规定突出了皇权至上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井田制延续了古代村社中定期分配份地的制度。《春秋公羊传》何休注载:井田制实行“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竹简《田法》也有类似记述:“三年一更赋田(更换授与的田亩)。”这一做法(     
A.旨在消除贫富分化B.体现了土地的国有属性
C.反映了私田的兴起D.表明社会运作依循法律
6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论述井田制:“死徙(无论埋葬或搬家)无出乡,乡田同井(一井田中的各家),出入相友(相互伴随),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据此可知,井田制(     
A.促进了社会和谐B.保障了国家税收
C.体现了民本思想D.确保了有田同耕
2023-02-0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卫鼎》中记载了西周时期的炬伯用十块田换取裘卫价值八十朋的谨璋(一种玉器)是宗族之间的土地交换行为,不是以土地私有为条件的商品买卖。该观点认为当时的土地制度(     
A.反映了奴隶制井田制趋于瓦解
B.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C.体现出中国较早进入农耕时代
D.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022-07-06更新 | 3285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祥云祥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商代主要的生产工具还是木耜,需要多人合作才可以翻起土块通常三人一组,这种协作方式被称为“协田”;而周代完成翻土工作只需要两个人,于是协田就变成了“耦耕”。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形成B.小农经济的产生
C.生产关系的变革D.生产工具的改进
9 . 周人以九百亩为一“井”,平均分为九块,每块一百亩,中间一块为公田,周边八块为私田;私田由个人耕种,每家一块,收获归己,中间的公田由八家人共同耕种,收获归公。此土地制度
A.被称作均田制B.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C.始于商鞅变法D.造成了分封制的瓦解
10 . 在已经挖掘的商代遗址中,不论早期还是晚期,都发现了大量来自远方的物品,如产于东海、南海乃至印度洋的海贝、鲸鱼骨、海龟,以及来自新疆地区的玉石等,可见当时
A.已经出现丝绸之路B.疆域范围极其广大
C.掠夺成为主要方式D.商业已有一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