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商周时期,甲骨文的内容涉及祭祀、求雨、王命、征伐、狩猎、迁徙、生育、灾害、死亡等种种自然和社会现象,青铜器铭文的内容则集中于对制器者受天子册命、贽见等活动的记载。这反映了(       
A.社会礼乐秩序逐步建立B.书法从文字中独立出来
C.青铜器的审美表现力强D.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
2024-04-23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七)历史试题
2 . 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大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三个字,据推测是商王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从铸造痕迹来看,该鼎是用20块范铸成的。经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这主要反映商代(     
A.神权与王权结合的治理模式B.青铜冶炼铸造技术工艺高超
C.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D.青铜器的功能发生重大改变
3 . 《公羊传》记载,“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司空谨别田之善恶,分为三品,上田一岁一垦,中田二岁一垦,下田三岁一垦……三年一换土易居”。这一做法(     
A.促进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B.不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C.体现了土地经营的公平性D.降低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4 . 关于三星堆历史的研究,学者发现《尚书·牧誓》记载周武王伐纣时“西土八国”之中就有蜀人参战。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青铜尊、青铜鼎的造型,基本上仿照中原青铜器的同类器型,作为祭祀仪仗的玉璋、玉璧、玉琮,与二里头、殷墟出土玉器几乎如出一辙。这些信息可说明(     
A.出土文物须与文献记载一致B.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
C.蜀地文明特色鲜明独树一帜D.区域之间文明交流密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骨文中有“蜀受年”“蜀不受年”等记载,这里的“年”是农业丰收之意。到伐纣时,古蜀和西南地区的庸、羌等民族,一起参加了伐纣灭商的战争。这些记载表明古蜀地区(     
A.战争频繁发生B.和中原地区早有联系
C.民族杂居生活D.受中原王朝直接管辖
2023-05-12更新 | 605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传统观念认为,农具从石制直接过渡到铁制,青铜农具从未普遍使用。20世纪80年代初,有学者根据历年考古发掘资料与出土实物,结合文献记载和民俗学调查成果,提出商周时期曾大量使用青铜农具。由此可见
A.青铜农具的质地优于铁质农具B.商周农具的使用无法考证
C.商周私营青铜铸造业获得发展D.考古发现更新人们的认知
7 . 从商代卜辞的记载中看,卜辞中关于“桒禾”“受禾”“受黍”“登黍”“告麦”“案年”“桒年”的记载,非常之多,此外尚有因农产物的关系而“卜雨”的记载。据此推知,商代(     
A.社会经济分工日益细密B.经济生活充斥神秘色彩
C.精耕细作耕作方式形成D.农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
8 . 据《周礼》记载,周代设有“典妇功”,掌管“典丝”“典臬(掌管麻草及制作麻布的材料)”“内司服”“缝人”“染人”五个部门,且明文规定编制,如“缝人”部门中相当于工头的“奄”为2名,“女御”8名,有技术的“女工”80名,干粗活的“奚”30名。这一记载反映了周代(     
A.妇女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B.纺织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大
C.重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D.手工业已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9 . 如图为陕西出土的西周中期青铜器-裘卫四器之一,裘卫四器的铭文记录了一庶姓贵族卫快速积累土地、财富,成长为大贵族的过程,铭文中透露出卫对“获取大量土地”的自豪感。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土地所有制度松动B.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C.荒地得到大量开垦D.血缘政治得以强化
2022-05-25更新 | 1205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汝州市2022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据格伯簋铭文记载,西周时期,格伯用殹妊、仡和甸殷崇地的三十田,从倗生那里换取了四匹好马,并在零谷和谷树木标记。书记官吏戠武建立了文书档案,规定了界域。这反映出在当时
A.自耕农经济发达B.井田制度已被废除
C.土地私有制萌芽D.政府鼓励土地交易
2022-04-15更新 | 694次组卷 | 12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二模(主城区)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