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
2019-06-10更新 | 9059次组卷 | 96卷引用:北京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历史试题(选考)
2 .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2019-01-30更新 | 4804次组卷 | 82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
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
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
2018-11-07更新 | 3424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8年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直接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专制王权虚弱C.土地所有制变化D.土地兼并严重
6 . 《史记》载,西周初姜太公被封于山东半岛。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于是,“太公劝其女功(纺织业),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辏。故齐[国]冠带衣履天下。”上述材料表明,姜太公
A.通过工商业开发齐国经济B.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C.取消了官营工商业的制度D.以工商业吸引人口成就霸业
2021-03-07更新 | 27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零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
2021-04-29更新 | 240次组卷 | 26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08-200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均田制
D.郡县制
2017-05-08更新 | 587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记载,郑国子产对晋人说,西周时期“天子之地一圻(方千里),列国一同(方百里)”,而“今大国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子产所说“今大国数圻”的原因可能是
①周天子的再次分封   ②大国对周边荒地的开拓
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④大国通过战争兼并土地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0 . 有学者认为井田制“必须实行于浅耕农业时代,以浅耕农业,不至因用力多寡而影响收获量的悬殊。若在精耕时代,则沟洫灌溉之利及用力多寡皆足以影响收获的丰歉”。提出这种观点的理由是
A.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
B.井田授予各级贵族世代享用
C.农民缺乏耕作公田的积极性
D.铁犁牛耕促进了公田的开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