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商和西周的经济状况如何?(从农业、手工业和土地制度等思考)
2021-11-17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导学-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2 . 西周初期土地在进行交换时,交换双方必须报告执政大臣,执政们也慎重处理,派员勘探,记录存付史官;西周晚期时土地交换过程中不复有王室大臣出席。这-变化反映出
A.分封制走向瓦解B.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C.井田制出现松动D.诸侯势力逐渐坐大
2021-10-14更新 | 641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经济史-考点24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3 . 周代的井田土地权归君王所有,个人不得买卖,只可继承。对不遵守国家法纪,反抗君王者和不忠不孝者,要削夺他们的田地。这些规定
A.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盾B.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确立
C.助长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以政权力量维持井田制
4 . 表现
(1)农业(主要生产部门)
①主要使用木、________________、蚌等材质的工具,________农具极少。

②实行________,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土地和________,土地不能随意买卖,实质是________土地国有制。

(2)手工业:________是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创造了灿烂的________文化。

2021-08-26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前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早期,“藉田以力”仍然存在,农人在种私田之外,还须共桃公田,承担力役。后来,“无田(佃)甫田(公田),维莠(狗尾草)骄骄”的现象逐渐普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劳役地租不断瓦解B.君主集权日渐式微
C.农业生产技术进步D.井田制逐步被破坏
7 . 《礼记.王制》列举许多不鬻于市的东西,其中包括“五谷不时(即不合时令的作物)”“果实未熟”“不到砍伐时期的树木”“不到捕杀时期的禽兽鱼鳖”。这体现了古代商业政策
A.严格限制商人活动B.蕴含朴素的生态意识
C.利于各地商品流通D.易致市场商品的匮乏
8 . 据西周中期五祀卫鼎铭文记载,裘卫是管理皮裘的官,他看中了贵族厉所占有的位于昭太室东北的田地,提出用自己的五块田交换其四块田,厉当场同意,由三有司(西周职官)踏勘田界。由此可知,当时
A.井田制松动B.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
C.周王室衰微D.社会动荡瓦解原有体制
2021-06-02更新 | 621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9 . 据西周青铜器铭文载,贵族格伯以“三十田”换取了某人的良马四匹,官吏建立了文书档案并规定了界限;裘卫承担了治理河流的工程,贵族厉答应以“五田”作为偿付,后产生纠纷,官员前往裁决并勘定田地。这些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
A.土地兼并现象突出B.“田里不鬻”的格局已被打破
C.宗法制度开始瓦解D.官府对商业活动采取鼓励政策
2021-05-23更新 | 558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考试历史试题
10 . 《礼记·月令》记载:“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这说明先秦时期我国农业已经
A.开始自成体系B.与手工业结合
C.以粮食生产为主D.注重精耕细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