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甲骨文中的“周”像平原整划之田地,上或植五谷周密,其意象为田地紧密相连,或五谷紧密,引申有周密之意。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弃”能辨识不同土壤,教民稼穑,被尧任命为农师。这说明
A.西周推行井田制B.周代土地私有制发达
C.周人擅长于农耕D.周人开创了原始农业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西周实行的公田制下,国君和采邑主只许收取公田上的谷物,农夫耕种公田,不能同时供应军役。到了东周时期,公田制已不能适应战争频繁、军费巨大的新局面。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亩数收税,自此田地有粟米之征。随着公田的废除,私田失去意义,农民间允许公开兼并,有人占田多,有人失去耕地,贫富的分化加剧了。多田人逐渐成为地主阶级,有田农夫和失地少地的农夫逐渐成为农民阶级。赋税制的变化,标志着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这种巨大的变化,因铁制农具的使用而愈益加速。有了铁制农具,田野耕作与草莱开辟都获得前所未有的便利,东周生产力比西周提高了。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鲁国赋役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赋役制度变化的积极意义。
3 . 春秋早期,“藉田以力”仍然存在,农人在种私田之外,还须共桃公田,承担力役。后来,“无田(佃)甫田(公田),维莠(狗尾草)骄骄”的现象逐渐普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劳役地租不断瓦解B.君主集权日渐式微
C.农业生产技术进步D.井田制逐步被破坏
4 . 图1为三星堆一号坑出土的铜龙虎尊青铜器,根据碳14测定大概在商代中期以后,并具有明显中原色彩:侈口(广口),折肩,鼓腹,圈足。其工艺与安徽阜南出土的商代龙虎纹青铜尊(图2)相比稍逊粗糙,有力破除了三星堆是外星文明说。据此可知,该时期(     
A.跨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B.中华文化呈大一统倾向
C.两地手工业发展已然成熟D.两地农业文明较为发达
2021-05-17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西周康侯簋。内部24字铭文记述了它的由来,其大意是:“王来讨伐商的城池,把卫封赏给了康侯,沫司徒疑为纪念亡父,铸造了这尊青铜器。”“簋”指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关于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记载了周伐商取得牧野之战的胜利
B.铭文作为书法字体之一富有图案美
C.祖宗祭祀体系是周朝礼制重要内容
D.它与后母戊大方鼎属于同一个朝代
2021-05-12更新 | 364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西周时期,历代天子几乎都认为周室“疆土”是在文王、武王时期由天赐予的。据《卫通》记载,西周贵族在进行土地交换时,必须有王室执政大臣到场监督才可完成。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贵族财产交由政府管理B.臣民所属土地规模较大
C.王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D.天子享有土地支配权力
2021-05-03更新 | 359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