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
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
2021-06-09更新 | 1302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2 . 如图是2021年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早期墓葬的镂空有銎(qióng)铜戈,考古人员评价“这件戈的纹饰非常精美,后面方形的部分是镂空的,前部则是一个三角圆戈,这种器形,应该不是本地生产的,可能是来自当时中国南方、西南方,是非常珍贵的‘舶来品’”。这说明(     
A.西周冶铜技术已经相当普及B.地域文化要素助推中华文化整合
C.分封宗法制促进了文化交流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官府鼓励
2022-12-22更新 | 90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青铜器制造需要铜、锡等矿产原料,但中原地区矿料零星且品位很低。而根据考古发现,商代墓葬尤其是殷墟高等级墓葬出土了大量惊人的青铜器。这现象的出现是基于(     
A.工商食官的推动B.铁犁牛耕的出现
C.分封制走向崩溃D.区域联系的加强
4 . 殷墟是我国考古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遗址,从1928年至1937年,一共进行了15次;在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据此可推知,商代(     
A.实行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B.农业生产实行刀耕火种
C.十分重视粮食作物的生产D.农业生产水平依然很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5年,陕西岐山出土一批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右图是“五祀卫鼎”中的铭文,它记述了贵族裘卫和邦君厉在王朝官员们的监督下互换等值土地的史实。这表明
A.周王室地位已严重衰落B.井田制已出现松动迹象
C.诸侯已脱离周王室控制D.贵族官僚可以买卖土地
6 . 考古学家对下图的考古材料展开过积极研究,研究结果是,此图与当时的土地制度有关,其中最合乎研究结果的是

甲骨文中的“田”字
A.土地私有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均田制
D.初税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