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春秋初期,管仲曾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至春秋战国之际,北方白狄族建立了中山国(今河北一带),其君主不仅崇尚“贵义重礼”“崇德尚道”的伦理观念,还仿照周王朝建立了一套礼乐制度,并严格遵循。这些史实可以用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凸显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华夏认同意识的产生与发展D.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考古表明,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墓葬形式以船棺葬、狭长形土坑墓为主,随葬品也极具蜀地特征;至西汉中期,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竖穴木椁墓成为主要墓葬形式,随葬品也有明显的关中特色。这反映出西汉中期(     
A.蜀地墓葬出现平民化趋势B.蜀文化逐渐融入到汉文化中
C.蜀地经济实力与关中相当D.蜀文化与关中文化交流有限
2023-04-07更新 | 2993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重庆历史高考真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传黄帝族与炎帝族相争相汇,组合成炎黄联盟,继而战胜并融合蚩尤族。炎、黄两族胄裔(子孙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继建立王朝,并与黄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族。与华夏对称的“夷”,从大、从弓,意为持大弓之人,本指东方(今山东、江苏一带)诸族,后演变为中原华夏之外诸少数民族的统称。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



材料二   十六国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考验。天兴元年(398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积极推进改革,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并将随魏南迁的鲜卑人改为洛阳户籍。太和十六年(492年),文帝“诏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摘编自马溢澳《拓跋鲜卑的“中国”认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华夏”族界域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其演变的相关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统治者强化“中国认同”的措施,并从“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2-01-18更新 | 503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春秋时,燕国势力进入辽河流域,东北地区的东胡族与华夏族的交往愈趋密切;齐国成为东方大国,汇东夷等族于其中;战国时,韩、赵、魏三国则与今山西、河北、河南地域范围内的白狄、赤狄等民族相交融。这可以用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加强B.民族交融的趋势得到加强
C.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逐渐形成D.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减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下图,图1到图2的变化总体上反映了,春秋到战国
A.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B.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
C.统一多民族国家出现D.周天子权威开始动摇
6 . 华夷之辨,又称“夷夏之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有一个演变过程。前期更侧重于血缘上与周王室的亲疏,强调华夏诸国是同胞兄弟,夷狄是外族。到春秋中后期,“华夷之辨”在内涵上更专注于文化上的进步与落后,把是否认同华夏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夷夏的标准。这样就形成了以文明与野蛮而不是以种族来区分华夷的观点。“华夷之辨”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并变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抵御相对落后的游猎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征服。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大国争霸战争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华夷的融合,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洋务运动打破了传统的华夷之别的世界观,承认夷狄却有许多比中国优越之处,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不符不如夷,中国不能拘泥于祖宗之成法,而应循用西洋之法以求逐渐富强,否则中国永远处于落后挨打的地步。这种交易进化的历史观,朦胧地看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洋溢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章开沅、朱英《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夷之辨”的发展变化,指出这种观念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华夷”世界观的新特点,举例说明洋务派基于这种新世界观所作的努力。
7 . 春秋时期社会变化:
(1)经济发展:________后期,________农具和________出现,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2)王室衰微:社会经济发展使诸侯国各自为政,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________制出现,________制瓦解,________地位下降,出现了________的局面。
(3)列国纷争(诸侯争霸):春秋时期________衰微、________势力强大,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以“________”的名义,争夺对诸侯国的控制权。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重重________;加快了中国________的步伐。促进了民族________,产生了________认同观念,________族成为更加稳固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
2022-11-01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讲)
8 . 先秦文献对蚩尤多有丑化,描绘的形象如同恶魔。但战国以后发生了变化,秦朝以蚩尤为东方八神之一,刘邦起兵时“祠黄帝、祭蚩尤”。蚩尤成为古代中国各族共同尊崇的战神。这反映了战国以来(       
A.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的程度B.注重血缘的宗法制开始瓦解
C.对华夏文化认同感的增强D.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已经消除
2022-07-08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看图释史

春秋战国时期,地处中原的“诸夏”与周边“四夷”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重要变化。



(1)看一看上述文物信息透露出当时民族关系具有怎样的特点?
(2)想一想导致上述“诸夏”与“四夷”民族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1-10-10更新 | 3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地图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10 . 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________”。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