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吴起(前440—前381),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面对战国的社会现实,吴起认为“内修文德”与“外治武备”是相辅相成的,他告诫魏文侯只“修文德”不“治武备”无法确保国家安全,提醒魏文侯不要重蹈“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的历史覆辙。他在《吴子》中还指出,军事人才的选拔任用必须“简募良才,以备不虞”,认为通过“礼”“义”的教育可以提高军人的思想觉悟,可以形成“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的荣辱观,必须重视军队的教育和训练,增强其守纪观念。《吴子兵法》从战争观、治军思想、作战思想三个方面建立起较为完备、深刻的军事思想体系,反映了战国初期军事斗争的实践经验。

——摘编自付海滨、薛国安《〈吴子兵法〉军事思想综论》

(1)根据材料,概括吴起军事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吴起的军事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出现以下几种“士”的类型。这反映出(     
类型特点
纵横捭阖之策士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人主,议论古今,陈说厉害,上为国家排忧解难,下为自己博取富贵
著书立说之学士围绕着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众多的学识渊博之士,展开了潡烈的论辩,他们聚徒讲学,著书立说
使气任性之侠士讲义气,重诺言,济人危难,不惜舍身
鸡鸣狗盗之食客投身寄食于达官贵人门下,以求免于饥寒之苦,甚至不乏施展身手的机会
A.百家争鸣促进士人著书立说B.尊贤养士强化了各国诸侯权威
C.士阶层积极奋进的时代风貌D.学术繁荣推动了思想观念融合
3 .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不断壮大。他们不仅要接受教育训练,还要了解过去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学习先辈们在战斗中临危不惧、为国牺牲的精神,理解“食人之禄,忠人之事”的思想理念。这(     
A.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B.说明儒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C.表明士阶层垄断了文化教育D.反映出士阶层推动社会变革

4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式力图探索自然、社会、历史、人性以及道德的本质。如孔子的富而教之,老子的道法自然,孟子的王道与仁政,荀子的人定胜天,韩非子的法、术、势等。这些思想(     

A.有助于文化认同B.体现社会转型特征C.加剧了诸侯割据D.受变法运动的影响
2023-10-18更新 | 778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先秦各家思想中都包含着许多对人的身心如何安放问题的思考,孔孟认为身体需要安身之处,而心灵的安居之所更为重要;道家认为人要遵循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明确了人应以“道”为精神居处。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诸子百家思想趋于统一B.社会动荡致使人心思定
C.礼崩乐坏导致社会混乱D.儒道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2023-08-14更新 | 1287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个高峰。但大家只注重了“争”的一面,却忽视了“融”的一面。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诸家杂糅”相融相合的现实。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上博简中, 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以看到道家与法家混同。“德” 不为孔孟独享,“道” 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这些共通之处(       
A.得益于共同的文化基础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消除了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D.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大一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时期,王室秘藏的书籍散入民间并进入流通领域。各诸侯国也设立了诸如稷下学宫之类的藏书所,集中了大量私人藏书、延揽天下贤士在此共同切磋,许多经典著作都在这里问世。上述现象反映出(     
A.诸子百家思想走向融合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深化
C.政治变动推动学术活跃D.统一成为了士人的共识
2023-04-29更新 | 265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新时代指导并引领新思想,新思想呼唤并催生新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吴佳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

材料二     它最初产生于北宋时期,盛行于南宋、元明时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融合了佛、儒、道三教,将三教理论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是北宋时期之后社会经济政治高度发展的理论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晶。它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但在它为封建专制的统治者作为官方思想去批判一切的时候,它最终便发展成为恃强凌弱而又扭曲的“存天理、灭人欲”。

——赵佳为《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

材料三     李贽提倡个性解放;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痛斥封建专制制度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     “工商皆本”的口号;唐甄在《潜书·空语》中提及“凡为帝王者皆为贼”;王夫之在《张正自蒙注》     中指出     “理欲皆自然”。这些早期的启蒙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掀起了狂涛巨澜,使中国思想界一度出现了群星璀璨的繁荣局面,他们对封建传统的批判精神,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陈寒鸣《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略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写出百家争鸣中的一个代表派别、代表人物及代表思想。
(2)材料二中“它”是指哪一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说明“狂涛巨澜”的主要内容,分析这些“狂涛巨澜”出现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某学者总结了中国古代“士”这一概念产生演变的过程,如下表所示。与战国时期“士”的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时间内容
西周之前泛指部落中的成年男子
西周和春秋特指卿大夫以下的低级贵族,属于“国人”阶层,能够接受“六艺”等贵族教育
战国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已与出身无关;“士”非常活跃,其共同身份标志是知识、智慧与才能
A.平民教育取代贵族教育B.民间聚徒讲学之风兴起
C.诸子百家思想实现融合D.宗法观念已经荡然无存
2022-09-02更新 | 516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博士”一词出现于春秋晚期,当时为学者的泛称。战国末期,各诸侯国纷纷设置博士官,使学识渊博的学者充任参谋和顾问,主要任务为参与政议,辅助决策。这一做法
A.提高了官员的综合素养B.加速了贵族政治的衰落
C.维护了中枢的决策权威D.实现了学术教育的下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