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B.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C.缺乏可委以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2018-10-15更新 | 111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史料记载,秦朝的官吏须经过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若未经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这表明秦朝
A.中央官僚体系发生变革
B.选官的方法和标准较严苛
C.任命官吏遵循一定程序
D.任命和考核官吏密切结合
2017-12-12更新 | 576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
4 .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
A.御史大夫B.廷尉C.太尉D.丞相
5 .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②作者对“原理”开创持赞赏态度
③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④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6 .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2017-11-03更新 | 630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9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7 . 据史书记载,秦汉王朝的诸卿中,宗正掌皇族姻戚之名簿,太仆为皇帝管车马,少府是宫廷总管,将行掌皇后事务等,执掌这些职位的人皆列于朝廷大臣。政府“有几处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这一现象表明:
A.君主专制得以确立
B.“家天下”的局面形成
C.朝臣分工明确细致
D.官僚政治处于初创阶段
8 .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内史杂》明确规定:“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汉代文献中更是记载道:“公府椽(指属官佐吏)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这反映了秦汉时
A.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B.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化
C.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D.三公九卿间既配合又牵制
2017-06-04更新 | 587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易错题回顾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这里的“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来看是指( )
A.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B.决策程序规范化
C.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10 . 《后汉书》记载:马严,字威卿。拜御史中丞,赐冠帻衣服车马。严举劾案章,申明旧典,奉法察举,无所回避,百寮惮之。由此可见,马严
A.掌公卿章奏,纠察百官,权力颇重B.职权上属于地方官员,与刺史互补
C.其官位在东汉位列三公,位高权重D.其监察职权能左右皇帝的决策大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