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柳宗元对秦朝的某一制度给于高度评价:“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已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一制度应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皇帝制度D.郡国并行制
2024-06-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诸国,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长期并立,教会与国家自成体系,分庭抗礼。至于华夏文明及其周边区域,世俗权力极度膨胀,皇权至上的政治体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相比之下,教权与世俗权力的密切结合构成伊斯兰世界传统政治制度的突出现象,宗教与政治长期处于浑然一体的状态则是伊斯兰传统文明区别于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以及华夏文明的显著特征。

——摘编自哈全安《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起源》

材料二   为什么许多(中古时期)非洲人从他们的传统宗教信仰改变为信仰伊斯兰教呢?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这种向伊斯兰教的转变一般首先出现在社会的上层,其中又以统治者和成功的商人意愿最强。因此,学者们长期将西非草原伊斯兰教称为“宫廷和商业宗教”。尽管伊斯兰教在西非的影响扩大了,但伊斯兰教只不过是简单取代了非洲宗教的观点是错误的。伊斯兰教常常与非洲传统宗教混合起来——这就是一个体系适应另一个从而创造一种新的独特的宗教思想意识的所谓“调和”过程。

——摘编自[美]埃里克·吉尔伯特等《非洲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古时期世界文明发展的总体特征并概括其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斯兰教在古代非洲传播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中国史上诞生了首个大一统王朝。天下统一后,各种新制度、新政策陆续登上历史舞台。……一夜间,一个拥有全新国家结构与特征的大一统国家拔地而起。

——摘编自[]西嶋定生《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

材料二: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在治理理念上,既重视要在中央,强调天下一统、五方之民共天下、四海之内皆兄弟,又强调因俗而异,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这种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理念,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

——摘自习近平2014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进入所谓罗马的和平时期。在此时期内,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当时,在希腊和意大利北部出现了带轮的犁,在高卢出现了割谷器。水磨也在公元前1世纪由小亚细亚传入西方,得到推广。各行省的农业却发展起来……呈现经济繁荣景象。帝国的统一使各地交往畅通无阻,商业活动活跃起来。行省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交换……这使得帝国内部的区域性贸易和对外贸易空前兴旺发达。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在政治层面推行的“新制度”,并概括其“全新国家结构与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理念的特点,并以元朝为例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推动罗马帝国空前繁荣的有利因素。
4 . 秦孝公时,“有功者,各以率授上爵”。齐威王“聚天下贤士于稷下”。燕昭王“卑身厚币招贤者”,“察能而授官”,“不以禄私其亲”。据此可知,这些诸侯国通过改革(     
A.确立了皇帝制度B.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社会局面
C.推动了社会转型D.彻底瓦解了旧贵族等级体系
2024-04-15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是某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秦始皇:“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唐太宗: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请回答:
(1)剧本所反映的秦朝和唐朝的中央官制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2)秦朝和唐朝中央官制的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3)唐、北宋、明朝是如何解决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的?
2024-04-0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6 . 秦皇汉武,彪炳史册,秦汉功业,影响深远。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

材料二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对于统治者来说,想要维持一个政权的统治,必须在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

1)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

2)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

3)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

4)宏观经济制度模式

——整理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利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是后,匈奴远遁,而慕南无王庭。”

——据《史记》《汉书》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的主要依据。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传承与革新的角度指出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并列举汉武帝推动建设宏观经济发展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概括汉武帝时期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简要说明中西交通道路开辟的意义所在,并用一句话表述汉武帝系列举措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西汉初年的王,势力很大。王国官吏,除丞相外,都由王未任免,王国的封地,多者一百多城,少者有三四十城,汉初七个异姓王封地的总面积,比朝廷直辖的还要多……汉武帝实际上贯彻了当年贯谊的建议,规定诸王死后,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诸王子分割原来封地为列侯。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简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变化以及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2024-03-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湖南出土的里耶秦简的户籍管理文书,详细记录了某年迁陵县或其下辖乡有多少户,由负责户籍管理的官吏如期上报。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     
A.赋役征发繁重B.注重基层管理
C.法律制度严苛D.社会矛盾尖锐
2024-03-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规定了一系列礼仪与文书制度,如皇帝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等。这反映出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皇权至上B.皇帝独裁C.皇位世袭D.中央集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早期国家,指的是一种不成熟的国家状态。具体到中国而言,早期国家大致为夏、商、西周时期。当时,虽然出现了以王室为代表的公共权力,但社会组织中的地域关系尚不成熟,还无法取代血缘关系的影响。因此,血缘关系的瓦解是早期国家向成熟地域国家转型的关键。

——摘编自黄明磊《族群迁徙推动中国早期国家转型》

材料二   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其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封建(指封邦建国)制度早已推翻。但只皇帝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中国政治上一项绝大进步。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皇帝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进步”指的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请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