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标志着贵族政治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C.消除了地方割据存在的基础D.创新了中央对地方基层的管理模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秦朝御史大夫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些举措主要功能在于(     
A.削弱诸侯实力B.加强官吏管理C.提高行政效率D.减少决策失误
2022-12-16更新 | 488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中国之政, 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下列有关“秦.皇”时期“中国之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A.确立皇帝制度,以“始皇”为自己的庙号
B.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乡设三老掌狱讼
C.“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制成《九章律》
D.设御史大夫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与监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秦统一后,围绕郡县制的问题,在朝堂上发生了“师今”和“师古”的争论。丞相李斯认为,“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应加以禁止。李斯的主张(     
①有利于巩固统一局面   ②反映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③体现了进化的历史观   ④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2-11-04更新 | 1308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岳麓秦简中有一条律令“令曰:黔首、徒隶名为秦者更名之,敢有、有弗更,赀(铠甲)二甲。”里耶秦简记录的一条:诸官(名)为秦,尽更。这说明(     
A.秦朝开始实行避讳制度B.秦文化具有君权至上特点
C.秦朝文化专制达到顶峰D.秦朝法律繁琐且注重形式
6 . 封泥是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反映古代用印的遗迹。如图是1995年陕西西安出土的秦代封泥“右丞相印”文物。此文物可用于研究秦朝

①中枢机构的设置   ②文书管理机制   ③文字统一与使用   ④赋税徭役征发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5-13更新 | 402次组卷 | 6卷引用: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秦时丞相与御史大夫本来是丞相府的正副长官,“事同一体”,不可相监。但为了使御史大夫能有效监督丞相,规定丞相位缺,御史大夫可升迁其位。这一规定
A.为监察的权威性提供保障B.说明御史府尚未独立
C.利于御史官行使监察权力D.完成监察官员专职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柳宗元指出:“秦之所以革之者(指废分封行郡县),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据此可知,郡县制下的“公天下”
A.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削弱了士族的特权地位
C.导致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9 . 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
C.垂直管理、分层管理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10 .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其中: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则负责颁布诏令和管理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太尉负责军事。这反映了此制度
A.使各部门独立行使职权B.具有明显的决策高效性
C.分割了皇帝的部分权力D.蕴含了分权制约的理念
2021-06-09更新 | 1419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