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之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     
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
C.从官僚政治到世袭政治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中的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论。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中记载:秦国国君及其家室称为“公室”“王室”秦始皇下令将“公室”“王室”的称号改为“县官”。秦始皇此举旨在:(     
A.恢复对王畿地区的统治B.继承先秦时期的天下观
C.加强对地方基层官员管理D.凸显秦始皇及皇室的地位
3 .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家国同构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秦时丞相与御史大夫本来是丞相府的正副长官,“事同一体”,不可相监。但为了使御史大夫能有效监督丞相,规定丞相位缺,御史大夫可升迁其位。这一规定
A.为监察的权威性提供保障B.说明御史府尚未独立
C.利于御史官行使监察权力D.完成监察官员专职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周公“国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逸周书·作雒》),县大于郡;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这表明秦朝郡县制
A.因袭周代制度B.强化宗法管理C.尚需不断完善D.具备创新特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柳宗元指出:“秦之所以革之者(指废分封行郡县),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据此可知,郡县制下的“公天下”
A.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削弱了士族的特权地位
C.导致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7 . 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
C.垂直管理、分层管理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8 .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其中: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则负责颁布诏令和管理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太尉负责军事。这反映了此制度
A.使各部门独立行使职权B.具有明显的决策高效性
C.分割了皇帝的部分权力D.蕴含了分权制约的理念
2021-06-09更新 | 1419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周、春秋以来,就有“相”之称。战国后期,“相也者,百官之长也”;秦废相国,复置丞相,设一员称丞相,设二员则称左、右丞相。“相”的演变反映了古代中国
A.皇帝权力受到削弱B.官僚机构逐渐完善
C.丞相掌握国家实权D.皇权与相权的制衡
10 . 秦代规定:御史大夫可以代皇帝起草诏令,接受皇帝的差遭出使,监督百官并向上转达群臣奏议,当丞相的位子出现空缺时,御史大夫可以递补升任。可见秦设御史大夫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A.提高中央机构效率B.辅助君王统领朝政
C.参与国计制约相权D.锻炼官吏储备人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