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
A.标志着选官制度在古代成熟完善B.使得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C.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D.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2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朝议有廷议和集议的区别。皇帝在殿堂听政,百官按例朝见,有事皇帝口头提出,有争议的当朝议论,谓之廷议。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于一定范围的官员,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集议。秦和汉初的朝议制度
A.蕴含制约君权的有利因素B.体现了政治决策的复杂多变
C.扩大了相权造成皇权旁落D.实现了监督皇权和君臣共治
3 . 秦朝和元朝的统治疆域较前朝空前扩大,所以统治者在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郡名日内史、三川、河东……汉中、巴都,蜀郡、黔中、长沙。后又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凡四十郡。”                 

——明张岱所著《夜航船》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此种制度的设立在政治体制上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2)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谈谈我们可以得到的规律性认识。
2020-11-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秦始皇二十八年琅琊台刻石中,具有“列侯”“伦侯”等非分封下爵位的王离、赵亥等,置于“丞相”隗状、王绾等前面。这说明秦代
A.分封制依然残存B.实行武人政治
C.官员选拔程序严格D.中央官制未成形
2020-11-12更新 | 15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1届高三11月阶段(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5 . 秦朝丞相李斯指出“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汉人班彪也认为秦汉以后是“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两人均强调
A.国家统一十分重要B.君权集中源于郡县制
C.君主应当以法治国D.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
2020-11-02更新 | 31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博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
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
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
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

A.保留了分封制的痕迹B.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C.已有对相权制约意识D.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2020-10-22更新 | 312次组卷 | 56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高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度、行省制度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
2020-10-20更新 | 170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历史试卷
8 . 秦统一后,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花费巨额钱财求仙访药、兴师动众外出巡游封禅、实行严刑峻法强化统治,其共同影响是
A.巩固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B.强化了专制集权的皇帝制度
C.致使先秦文化遭受空前劫难D.导致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9 . 秦朝御史大夫作为御史府的最高长官,本职是“典正法度”“举劾合法”,不仅可以代表皇帝纠劾内外百官,而且可以司察丞相合法,弹劾丞相。秦始皇规定丞相位缺,御史大夫迁其位。这说明秦御史大夫
A.负责郡县两级官员监察B.成为皇权专制的工具
C.承担中央日常监察工作D.位高而且权重于丞相
10 . 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天定,君权神授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2020-09-21更新 | 354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1届内蒙古包头蒙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