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秦简记载,当时曾出现官吏迷路不知道上任的具体地点、县丞不熟悉律令、赋敛执行不力等情况。这些情况整体说明秦朝(     
A.国家治理尚需完善B.交通运输系统落后
C.基层官吏素质低下D.文书行政机制滞后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三重教育高三下学期考前巩固卷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
C.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2023-04-06更新 | 157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1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3 . 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
2020-10-12更新 | 491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1届山西省介休十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陈茂同《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介绍,战国时代黄金已具备货币性质,于是国君对于功臣的赏赐,已不必采用分封土地的办法,开始用黄金货币,赏赐百金、千金的事是常见的。当时凡官必有玺,一般的玺双是铜制的,而丞相的玺则是黄金制的。由此说明当时
A.黄金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B.黄金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统治者未采取抑商政策
D.分封制度已被彻底废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前期,列国主要政务官和军队高级长官均由世袭的卿大夫充当,三家分晋以后,“贵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将军以上,不为近大夫(卿大夫)”。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分封制度已经瓦解B.血缘和政治相分离C.官僚制度正在形成D.专制皇权大大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以下是秦朝九卿职责一览表,对此表理解准确的是
职务职责
奉常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
郎中令宫中警卫
卫尉宫门警卫
廷尉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
典客主管少数民族事务
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
治粟内史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
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太仆负责宫廷车马
A.反映了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
B.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C.职能分工体现出相互制约的原则
D.还没有完全摆脱“家国一体”的政治状态

7 . 2017年习近平在全国政治工作会谈上说: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组织上培养干部不容易,要管理好、监督好,让他们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监督机制从古代就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百官公卿表》:“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在秦朝我国监察机制基本形成。

材料二汉代的监察机构叫作御史台,长官仍为御史大夫。汉朝的御史大夫既有参与朝政的权力,又有“制监百司,纠绳不法”的权力。汉武帝将全国划分13个大监察区,设刺史负责监察工作。汉武帝还为刺史规定了“六条问事”,其中五条是针对不法官吏制定的,一是假公济私,侵夺百姓;二是草菅人命,滥施刑罚;三是任用非人,压制人才;四是放纵子弟,为非作歹;五是庇护豪强,通行受贿。

材料三唐代监察机制更为严密,台院“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殿院“掌殿廷供奉之仪式”;察院“掌分察百僚,巡按州郡,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唐代监察制度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御史可以参加司法审判,对于重大案件,“则诏下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同案之”。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俗称“三堂会审”。地方则分十道(后增至十五道)监察区。御史“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组织部副部长韩愈就曾担任过监察御史。

——据《新唐书百官志》《唐六典》

材料四魏征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魏征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节选自《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征》

(1)材料一体现的是什么制度?请你根据所学例证“秦朝我国监察机制基本形成”。

(2)结合材料二简述汉代监察机制的特点并简要分析汉武帝设刺史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简述唐代检察制度的特点,并谈谈此制度的弊端。

(4)材料四向我们透露了什么历史信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