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时期,各国在边界上修筑长城并建立军事要塞。秦灭六国后,除了保留燕﹑赵两国长城并加以连贯外,将内地长城与军事要塞全部拆毁。此举有利于(     
A.维护皇帝独尊B.巩固国家统一C.加强思想控制D.扩大地方权力
2022-10-03更新 | 537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东区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12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发50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这印证了当时(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B.人口结构分布合理
C.经济文化重心逐步南移D.官僚政治制度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是秦始皇东巡所立碑刻石部分记述,如表中有关秦灭东方六国之举的叙述,旨在(     
名称记述
《峄(yì)山刻石》“讨伐乱逆,威动四极”“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之罘(fú)刻石》“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瞒,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焯旁达,莫不宾服。”
《东观刻石》“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甾(zāi)害绝息,永偃戎兵。”
A.谋求统一全国的合法依据B.揭露东方六国为战争祸源
C.强化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D.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考古发现的秦简中提到,秦朝有一个叫广的居民,他要求把家里的奴隶、庄稼、衣服、器具以及六万钱,全部赠给他的大女儿。最后是他所在乡的乡长经办此事,并且把这个事情记录了下来。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     
A.土地所有制的变化B.妇女社会地位提高
C.商品交换比较活跃D.基层管理制度严密
5 . 在扫清六国、北逐匈奴和平定岭南的过程中,秦帝国逐步建立起以公路运输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全国统一的交通体系。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张,罗马帝国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形成了具有囊括性、开放性的交通体系。这些事例集中体现了(     
A.自然环境对文明交往的束缚B.社会性质决定文明交往方式
C.帝国国力差异影响交通选择D.文明扩张对自然限制的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夺回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以下对秦长城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战国秦、赵、燕长城的基础上修筑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③主要为了防御北方匈奴族的南下侵扰④隔绝了农耕和游牧文明交往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战国时期,各国在边境修筑大规模的、互相连接的防御工事,称为“长城”;秦朝建立后,拆除战国时各国在边境所修城防,但对秦、赵、燕诸国北边城防加以修正连贯。这一变化(     
A.遏制了匈奴对中原的侵扰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埋下了秦王朝灭亡的隐患D.适应了政局变化的客观需要
8 . 刘宗绪先生认为: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就推行文教政策而言,秦始皇的失败和汉武帝的成功,给后人许多有益的启示。解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依赖行政强制,更不可迷信暴力手段。由此可知
A.汉朝统治者更宽厚慈爱B.治理方式影响治理成效
C.汉武帝的政策更加高明D.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曾下诏,“法度量则不壹款疑者,皆明壹之”。近年来,刻有秦始皇诏书的各种衡器和量器时有出土,且出土地分布广泛。上述衡器、量器的“出土”,说明秦朝
A.注重发展商品经济B.注重规范政府行政
C.重视巩固中央集权D.积极拓展国家租赋来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出大将蒙恬出兵收复河套地区,并移民屯垦;在南方征伐百越,设置郡县;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驰道和直道,并强行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等地。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B.促进中央集权国家创立
C.有利于边疆开发和民族交融D.激化了秦朝的社会矛盾
2022-01-04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