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统一后,采取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等措施。这些措施(     
A.推动了法律的完善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C.加速了秦朝的灭亡D.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023-10-03更新 | 240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始皇初灭六国,迁徙天下豪富12万户到咸阳,一部分进入巴蜀等地。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发50万人守五岭,与土著居民杂居。这印证了当时(     
A.国家动员能力增强B.人口结构分布合理
C.边疆地区经济发展D.官僚政治制度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特派大将蒙恬率30万军队和民夫着手修建一条通道,历时两年半完成,这就是著名的秦直道。它是世界上人工修建最早、最直、最长、最宽的道路。其所经过的地方,颇为荒芜,起止地点如图。据此推断,秦始皇修建直道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攻灭六国的进程B.平定秦朝农民的起义
C.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D.促进北方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下令从内地迁往北河、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一带3万户农民,约10余万人口,并给迁移民户赐爵一级。这一举措(     
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拓展了秦朝统治疆域D.增强了边疆防御力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中华文化认同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经济政治基础、天下一家的观念和代代相承的教育体系。据此理论,秦代推动中华文化认同形成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B.焚烧诗书、严刑酷法
C.“以吏为师、以法为教”D.建立完善的户籍制度
2023-07-24更新 | 229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下令:凡《秦纪》之外的历史书籍及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限期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禁止私学,欲求学的以吏为师;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此举旨在( )
A.发展教育事业B.强化地区管理C.加强皇权统治D.促进民族融合
2023-01-09更新 | 923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秦朝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其做法旨在(     
A.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B.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
C.增强都城地区的经济活力D.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2023-01-07更新 | 458次组卷 | 38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秦在这些边远地区设立郡县,并且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这有利于(     
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个人独裁C.地方经济发展D.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2023-01-01更新 | 29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普通高中2022-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预测(一)历史试题
9 . 秦朝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土地,并规定农民必须向政府通名备案立户,其土地的所有权才会被认可并给予保护。政府设立的土官每年都会对土地的“阡陌”进行更新,对私自侵占他人土地的人进行惩罚,同时按土地面积向所有者征税。这表明当时(     
A.小农经济发展受阻B.国家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C.重农抑商观念强化D.土地所有权变更较频繁
10 . 下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B.郡县制度的实行
C.北方气候条件的恶化D.丝绸之路的开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