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史籍记载,秦朝营造宫室征用劳力为七十万人;修筑秦始皇陵征用七十万人;对匈奴用兵为三十万人;北筑长城四十万人;戍守岭南五十万人。仅此几项,累计达二百六十万人,占秦代全国总人口的13%。这说明秦朝(     
A.重视国家建设B.徭役繁重C.赋税沉重D.重视军事发展
2024-05-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据《史记·秦本纪》所载,秦最早在新征服地区设县是在秦武公时期,整个春秋时期,秦国再无一例设县的记载。至秦孝公六年(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设县31个。秦朝统一天下后,“以郡统县”的制度在全国范围得以确立,先后建立了46个郡,一千多个县。秦县数量的增多(     
A.助推了秦发动对外战争B.深受传统地方治理制度的影响
C.折射秦疆域的不断扩张D.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末年,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异军突起:建立了大一统王朝,秦国的崛起是制度的胜利。《史记》记载:秦朝统一后,“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山堙谷,直通之”《史记》还记载:“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河南地”,“发诸尝適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十四县”。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但秦朝仅经历“两帝一王”的短短14年就灭亡了。

——摘编自陈忠海《从另一个角度看秦朝的统一与速亡》

材料二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他所面临的形势是“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他继承了“文景之治”的全部历史遗产,其中,既有社会稳定、人心归向、经济富裕的优势,也有制度有缺、国家控制能力薄弱的遗憾。汉武帝时期的政论家严助,总结汉武帝时代的特点是“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统一的原因,并指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造就“盛世”的相关政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新出土秦简记载“新地吏(秦国派到新征服地方的官员)及其舍人敢受新黔首(秦新征服地区的百姓)钱财、酒肉、它物及有卖买假赁貣于新黔首而故贵赋。”直接意思是,禁止新地吏剥削新黔首的财物或者在经济上压榨他们。从新出土的秦简能推断出(     
A.暴政亡秦历史结论的虚妄B.秦加重对新征服地区的盘剥
C.秦为统一全国推行新政策D.在新征服地区推行怀柔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记载,秦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秦武公把邽、冀直接纳入国家行政体制之内,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去主持政务。至商鞅变法时,秦国普行县制于秦国全境,共设了31个县。秦并天下后,作为统一的封建国家,其领土空前广阔,将郡县制推行至全国。秦朝以法治国,大量任用并重用法家人士,作为法家重要人物的李斯希望强化君主专制,强调严刑峻法,在这种政治背景下,李斯个人及其代表的政治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秦朝实行郡县制。秦朝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政治行政体系的基础,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中国郡县制的产生与演变过程》等

材料二   1869年7月,日本政府发布“版籍奉还”令,版籍奉还,就是要诸侯向政府交出对土地和人民的封建领主所有权。版籍虽然归还了,但藩主仍是藩的行政长官,而且藩主仍旧控制着征税和军令的权利。1871年8月,岩仓具视等人调集一万御亲兵于东京,进行武力威慑,召集56藩的原藩主到东京,当面宣布了废藩置县诏书,并表示他们必须强制在东京居住,领取国家俸禄。在明治维新运动中,明治政府先后废除620多个藩地,共设三府七十二县,县知事由日本中央政府任命。虽废藩置县,但长州藩、萨摩藩、肥前藩、土佐藩,这四大藩帮的藩主依旧有着极高的政治话语权。

——摘编自《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废藩置县》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废藩置县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日两国历史上设置县制共同的积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秦始皇通过修建人工道路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据《史记》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秦始皇修建该道路的主要动机是(     

A.巩固边防,防御匈奴南侵B.控西南夷,增进民族交融
C.沟通南越,满足皇帝游乐D.发展经济,促进东西贸易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北京大学得到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捐赠,收藏了一批从海外回归的简牍。这批简牍出土于同一地点,抄写于同一时期,字体主要是隶书,小部分是篆书。

卷号

简牍内容摘录

初步研究成果

《三十一年质日》记载“卅一年十月乙卯朔庚寅”“质日”为秦汉时常见的表格形式的日历

《道里书》记述了江汉地区的水陆交通路线和里程所记地名多位于秦南郡范围内,江陵、安陆、销等是县一级地名
《制衣》记录的剪裁方法是为二尺五寸幅宽之布设定秦国确定标准布幅宽“二尺五寸”;西汉初年则规定为“二尺二寸”

《田书》是各种数学计算方法和例题的汇编,以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六尺为步”;
《说文》载“亩,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秦田二百四十步为亩”
(1)根据上述材料提取简牍里蕴藏的历史信息,并指出简牍的史料价值。
(2)出土简牍作为一种研究历史的证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用该历史证据时应注意的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秦始皇曾公开宣称“上农除末”。里耶秦简记载,一个名叫“枯”的士伍(身份称谓)因娶了商人的女儿为妻,竟受到戍边四年的严厉处罚。这些举措旨在(     
A.保护农业发展B.彰显皇帝权威C.打击商人利益D.整顿商业环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始皇东巡刻石摘录

出处

记载

《峄山刻石》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上荐高庙,孝道显明。
《泰山刻石》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
《琅琊刻石》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
《碣石刻石》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据表可知,秦始皇东巡(     
A.实现了对东方地区的有效治理B.为秦朝统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C.彰显秦朝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D.具有构建国家认同的政治使命
10 .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统一六国之后,政府所属的“祠官”对全国山川的官方祭祀进行了统一安排,关东地区列入官方祭祀的对象有山五川ニ,关西地区则是山七川四。秦朝这安排
A.强化了秦人的统治地位B.体现了儒学影响力扩大
C.改变了祭祀的社会功能D.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