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郡县制

材料一   “郡县制”的横空出世与发展巩固,乃是我国古代社会第一次大转型的明显标志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县”作为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和新的行政管理体系,开始在各地区像春笋一样破土而出,其产生方式和建设途径主要有五种(见表)。

春秋战国时期县的产生方式和建设途径

把那些被武力消灭的诸侯国变成建制县

在武力震慑下,通过相对和平的外交手段逼迫邻近诸侯国成片割让土地,然后将其改制成建制县

把一些由“世家”“大夫”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贵族食邑改造成建制县

调整传统的行政区划,把原来层层分封的版土面积和人口规模都比较小且分散凌乱的“都”“邑”合并成新的建制县

人口向边远地区扩散迁移,新垦土地上往往不再推行分封,而是大多都直接将这些新的开发区设置成新县

“郡”的设置,稍晚于县且多在边远之地或近敌之处,具有守疆保主的职能,故县级长官为“令”,而郡级长官却称“守”。郡制与县制逐渐配套,形成“以郡管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管理的制度格局。春秋中后期,一些诸侯国充分利用郡县这一新机制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推行按田亩征收赋税;二是确立了农民的重要社会地位;三是实行严密的户籍制度。

在这400多年的转型期间,郡县制与分封制一路同行,又逐步后来居上,显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自秦皇汉武以降,再到蒙元、朱明、满清时代,郡县制穿越了多个王朝的时光隧道,其影响所及以至于今日。

——摘编自宋亚平《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

材料二   郡县制的部分相关记述

记述

出处

海内之郡县,法令由一统。……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司马迁《史记》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者矣。

班固《汉书·地理志》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吾人敢断言郡县制度之成立也,断非由于一二先知先觉的政治理论家事先立说创制于前,然后始有郡县者。换言之,则郡县之起源,势必由于人类社会生活逐渐演变之结果。唐德刚《中国郡县起源考——兼论封建社会之蜕变》
(1)围绕“第一次大转型”,概述郡县制创立的历史条件。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郡县制历史意义的理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雄归一”后,秦王朝鉴于疆域初定、边民新附,在辖理内地的同时,积极开展对边疆地区的经略。通过设官辖土与重点巡视相结合、军事戍防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的的方式,秦王朝得以抵御北部边疆的匈奴族。地方官员受命督修“五尺栈道”,以将始皇帝的意志通向西南边陲,从而治理当地“夷民”。秦在南征百越后,设立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并从内地迁徙50余万人口去屯戍五岭以南地区;在强化对东部与东北边地管辖的同时,于北部边疆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实行强边固守的战略。

——摘编自李进《秦朝的边疆经略》

材料二   北宋的边疆经略,主要指针对辖区近边或外围,即西北至西南各族治乱、向背问题所采取的军政对策和措施。西北地区的秦凤、永兴军诸路是北宋与西夏、吐蕃近邻的军事敏感地区,故以重兵守防。统一南方后,北宋以“恃文教而略武卫”为制西南“荒服”之道,使西南各族陆续归附。北宋在广州、泉州等沿海市镇置市舶司,管理沿海港口商船的贸易征税及外商停泊、通行等事务。后神宗改制,行更戍法,使沿海地区同内地一样以将编制驻防,置寨、堡等军事戍防设施,以兵扼守,维护沿海治安。

——摘编自林荣贵《北宋与辽的边疆经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边疆经略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秦朝相比,北宋边疆经略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事业,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封建割据以及由此引起的纷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封建割据,关卡林立,这些限制了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地主阶级为了保证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カ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秦国来完成统一,不是偶然的。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到秦王政公元前238年亲自执政,共历六代123年,关东六国一个一个衰败下去,唯独秦国越战越强。在此期间,秦消灭了六国共150多万军队,领土从今关中地区扩展到陕南、陕北、甘肃、宁夏、四川、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区,因而秦国最有条件来完成统的事业。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当年,即宣布废除西周创立并实行了八百余年的封建领主制政治体制,创行新的适合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是地主阶级用来统治、镇压广大劳动人民的,但它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以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各朝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始皇创行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诸侯国中,能够将新的治理体系很好贯彻执行的,往往会在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秦、楚两国与晋国对县的不同政策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秦、楚设县,由国君委派官员管理;晋国设县,后来多用作赏赐卿大夫。经过春秋时期的发展,进入公元前5世纪时,秦、楚仍然为强国,而晋国则被国内的卿大夫势力所瓜分,经过国内的激烈斗争,最后分裂成韩、赵、魏三国。

——摘编自李磊《真实的郡县制:并非秦朝首创?》

材料二 秦国法律规定,男子凡年满二十三岁至六十岁的,都必须服兵役,一生要服两次,一次守卫首都一年,称为“正卒”;一次戍守边疆一年,称为“戍卒”。此外,还要在本县、本郡服役一月,称为“更卒”。服兵役兼有徭役的性质。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把六国富豪和强宗12万户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使他们脱离乡土,削弱其社会基础;或置于中央政权直接监视与控制之下,不至于形成反抗势力。与此同时,又下令收缴天下兵器,运到咸阳销毁,铸成12个各重千石的钟、铜人,用这些方法防止百姓手执武器反抗和六国旧贵族起而造反。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楚两国与晋国命运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秦始皇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制度创新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