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鼎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东汉末年,水旱灾异连年,郡国多饥困。中央政府调拨扬州五郡的租米(古代向官府交纳的田赋)赈给北方的兖州、豫州、徐州诸郡。后来江南的丹阳、豫章又再次大规模向北方调输租米。这表明当时(     
A.北方地区经济走向衰退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南北经济差距日益缩小D.政府救灾职能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记载:“魏之氏族,出自颛顼,与舜同祖。舜以土德承尧之火,今魏亦以土德承汉之火,于行运,会于尧舜授受之次。惟陛下迁思易虑,以时即位,显告天帝而告天下,然后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天下幸甚。”其意在(     
A.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B.彰显曹魏政权的正统地位
C.宣扬“君权神授”的观念D.恢复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
2023-09-20更新 | 226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9月调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蜀汉建立初期,益州存在“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弊病,南中(西南夷)则出现统治并不稳固的局面。诸葛亮在受刘备托孤之后,派邓芝出使东吴,重修盟好,孙权乃下决心“绝魏,与蜀连合”。在诸葛亮治理之下,蜀人张裔称赞当时:“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诸葛亮还充分利用益州原有的条件,大力发展水利事业,使当时的绵竹、广汉一带的水田能亩产30斛以上。同时,成都“家有盐泉之井”,国有司金中郎将“典造农战之器”,蜀锦更是驰名全国,远销吴、魏。诸葛亮面对南中的叛乱,亲自率军南征,同时采用了马谡“心战为上”的建议。战后,他继续任用当地的夷帅的同时,迁移部分益州民众进入南中。诸葛亮治理之下,蜀汉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他“畏而爱之”。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调整蜀汉治理政策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葛亮调整蜀汉治理政策的影响。
2023-03-0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曹魏将东汉末年州牧制度固定化,州刺史(州牧)正式成为管辖地方的行政官。并且自曹魏开始,州刺史多带将军号,“任重者为使持节都督,轻者为持节”。不带将军号的刺史称为“单车刺史”。曹魏的这一做法(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监察B.助长了地方割据的趋势
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D.推动了短暂统一的出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屯田制是一种由政府提供土地,组织农民或士兵耕种,以解决军队给养或收取税粮的制度。三国时期的东吴推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将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屯田制度与东吴政权相始终。东吴的屯田(     
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
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2022-07-27更新 | 1323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均将实现统一大业作为立国目标。南北朝时期,北朝认为它就是中国,南朝是从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南朝也认为自己是中国,北朝应属它所有。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儒佛道之间交汇融通
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地区D.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2022-05-30更新 | 2529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大军进兵滇池(今云南晋宁东),并分兵平定了四周的部族。自此,整个蜀汉南方的叛乱被成功平定。平叛之后,诸葛亮从长远利益考虑,采取“不留兵,不运粮”的政策,不仅任用当地土著为长官,还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他们自治;同时,诸葛亮命令李恢在当地兴修水利设施,并修复了一条已经断了一百多年,南中地区通往成都的道路,使得交通往来大为方便;诸葛亮还从内地引来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引进牛耕,以改变当地落后的刀耕火种的方法,提高了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力,从而吸引了许多原以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渐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走向定居的农业社会。此外,诸葛亮还顺便在当地统一了货币。开发南中,也给蜀汉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诸葛亮的一系列政策,大大改善了原来南中地区落后的文化和生活,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并从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使他可以专心对付曹魏,开始了北伐曹魏的战争。

——摘编自马曜《诸葛亮安定南中和团结少数民族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在南中推行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葛亮的改革对蜀国的影响。
2021-11-04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宋基信阳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