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鼎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个区,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辖区内郡县吏治。吕布从刘备手中夺得徐州后,“自封为徐州刺史”。曹操在做东郡太守时,(鲍) 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该现象说明(     
A.刺史监察职能丧失B.刺史京官地方官化
C.专制权力严重削弱D.国家分裂日趋明显
2024-03-1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不能认为从远古起就已统一成今天这个样子了。那就不免有些忽视了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开发、战斗的艰辛而曲折的历程,才终于缔造成这个“统一”。 而且, “统一” 是分大小层次的,从地区性的到全国性的,“分裂” 酝酿了 “统一”, “分裂” 为 “统一” 铺平了道路。历史上各民族间的交往、迁徙乃至相互冲撞,最终融铸成“中华民族”的统一整体。

——摘编自武尚清《白寿彝先生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材料基础上提出观点,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刘备入川后,恢复盐铁官营,发展水利事业,实行屯田制;孙权立足江东后,推广两牛一犁的“耦耕法”,广行屯田,与“海外交往范围辽阔”。这些举措(       
A.扩大了南方地区的经济优势B.推动了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C.加剧了南方地区的人地矛盾D.增强了治理南方地区的实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虽统一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B.经济衰退与文化停滞
C.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能正确反映三国鼎立形势的是(     
A.B.
C.D.
2022-12-05更新 | 419次组卷 | 43卷引用:重庆市万州新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为东汉至三国时期国家控制的户口数变化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户数口数
东汉157年1067796056486865
263年663423146642344328827672881
263年280000940000
280年5230002300000
A.自然灾害多发B.佛教在中国盛行C.专制皇权衰落D.豪强士族的发展
7 .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均将实现统一大业作为立国目标。南北朝时期,北朝认为它就是中国,南朝是从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南朝也认为自己是中国,北朝应属它所有。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儒佛道之间交汇融通
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地区D.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2022-05-30更新 | 2522次组卷 | 27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是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由表格信息可知
《三国志先主传》(刘备、孙权)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刘备)与吴军水陆并进给,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三国志吴主传》公(孙权)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

A.南方整体实力优于北方B.北方将会出现人口锐减
C.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出现D.疾疫爆发加剧战局变化
2021-03-23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
10 . 研究表明,东汉时期黄金曾一度退出了流通领域,而布帛却在交换中突显出日益重要的地位。到曹魏时期 更是出现了“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的极端现象。材料说明
A.政治局势阻滞商品经济发展B.传统自然经济开始全面解体
C.政府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货币经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