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二年发生旱灾。朝廷官员李彪建议:从州郡税收中抽出九分之二,将京城全年开支剩余的费用全部拿出来,分别建立管理机构,在丰收时买进粮食,全部储存在仓库里;遇上歉收年月,就可以加两分利卖给百姓。这一建议说明了当时北魏(     
A.增强社会整体运行的平稳性B.灾情救助主要依靠市场因素
C.通过多元参与提升治理效能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2 . 北魏太武帝时期,墓葬壁画醒目地绘着毡帐星布、宰羊饮酒的宴饮场面;文成帝时开始出现养殖耕牛的画面;到孝文帝时期,墓葬中反映农业生产的器物数量增多,集体狩猎等场面逐渐减少。这一变化反映当时北魏(  )
A.墓葬壁画风格多元B.农耕文化取得主导地位
C.游牧文化逐渐消亡D.吸取汉族先进生产方式
3 .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B.农耕化的过程C.工业化的过程D.汉化的过程
2023-07-15更新 | 140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在建立政权之初,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在政权国号上也往往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这些做法意在(     
A.发展农耕经济B.采取中原地区的管理模式
C.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D.寻求文化认同以巩固统治
5 . 439年北魏灭北凉,河陇士族大量迁往京师平城,河陇学术随之日渐衰落,陇右与河西地区经学、史学、文学等全面繁荣的学术局面和“两翼齐飞”的学术格局不复存在。据此推知,该时期河陇学术的衰落(     
A.反映人口迁移引发文化南移B.表明边塞环境制约文化发展
C.削弱了河陇士族门阀的力量D.推动了学在民间局面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前赵刘曜称帝后,沿用九品官人法,设立学校,肯定士族特权。前秦君主苻坚也曾“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问难五经,博士多不能对"。这些现象例证了(     
A.十六国统治者认同华夏文化B.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C.魏晋时期地方官学开始设立D.北朝政权采用汉族典章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东晋和南朝统治者一直以西晋合法继承者自居,称北方政权统治者为“索虏”(扎着头发的下贱人);而十六国及北朝部分政权统治者认为自己统治着“中国”地区,自然是“中国人”,而偏安一隅的东晋南朝人只是“岛夷”(海上的野蛮人)。这折射出当时(     
A.北民南迁加速南方开发B.农牧文明之间冲突激烈
C.统一是各民族共同追求D.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弘扬
8 . 北魏建立时,太祖拓跋珪令“有司定行次,正服色,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故神兽如牛,牛土畜……服尚黄,牺牲用白。祀天之礼用周典”,这反映出当时北魏(     
A.在洛阳建立了政权B.华夏认同观念较强
C.实行中央集权制度D.深受西周礼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为西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政权朝贡贸易的情况,据此可知(       
接受朝贡的政权朝贡时间
前凉东晋咸和三年、东晋咸康二年、惠怀末(张重华时)
前秦东晋太元元年、前秦建元十七年或建元十八年、前秦建元十七年
后凉后凉太安二年、吕光麟嘉五年
西凉李暠建初二年
北凉玄始十年
刘宋元嘉五年
北魏太延元年、太延二年、太延三年、太延四年、太延五年
A.朝贡对象局限于北方各政权B.中原政权对西域进行有效管理
C.政权实力影响西域朝贡热情D.大一统的国家理念已不复存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北魏道武帝立拓跋嗣为太子,赐其母刘贵人死,“立子杀母”的做法被奉为立国传承制度,“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汝当续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这一制度的确立(     
A.延续了游牧民族的部落传统B.使儒家伦理道德被颠覆
C.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D.意在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