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成书于北魏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记载的一些饮食烹饪,如奶酪以及涮羊肉和烤乳猪等吃法,都来自胡人;游牧民族的舞蹈、音乐也传入内地。这反映了当时(     
A.各民族饮食习惯改变B.民族交融趋势得到增强
C.各民族经济水平趋同D.统治者民族政策的开明
2022-11-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南朝梁武帝设立五经馆,各地寒门士子纷纷投馆就学。学成即有考试,“其有能通一经……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据此可知,此举(     
A.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B.结束了士族对权力的垄断
C.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D.使考试成为选官唯一方式
3 . 在古代社会,统治者的治国理政直接关系到王朝兴衰。如表中的政策统治者统治政策(     
统治者统治政策
前秦苻坚重用汉官;立学校修学宫;传授汉文化;废除胡汉分治
后秦姚兴注重人才选拔;大力提倡儒学,兴办学校;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厉行节俭
北魏孝文帝改汉服,禁北语,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尊孔墨儒,复兴礼乐
A.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反映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D.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可以用来说明,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     
资料出处
十六国时期,南凉开国君主秃发乌孤在河西“务农桑,修邻好”。《晋书》
前凉沙州刺史杨宣在敦煌郡“引甘泉修阴开渠”“堰水溉田,人籁其利”。《汉唐西域与敦煌郡大事记简辑》
前秦王苻坚在“建元之末,徏江汉之人万余户于敦煌,中州之人有田畴不辟者亦徏七千余户”。《晋书》
A.农业讲究精耕细作B.与内地经济交往不断
C.农耕经济得到发展D.先进生产方式的拓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早期鲜卑部落社会中,存在“母强子立”的权力传承模式,北魏建立后,道武帝拓跋珪制定了"子贵母死”制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深受汉文化的影响B.为了防止外戚干政
C.父权制社会的发展D.女性社会地位下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表十六国时期部分政权势力范围及生产方式表,据如表可知,在此期间
国别兴亡年代都城民族统治区域生产方式
前赵304—329平阳、长安匈奴今山西、陕西、河南、河北部分地区半农半牧
前燕337—370蓟、邺鲜卑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各地一部分半农半牧
后燕384—409中山、龙城鲜卑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分半农半牧
北燕407—436龙城鲜卑今辽宁、河北北部游牧为主
南燕398—410广固鲜卑今山东、河南的一部分半农半牧
西燕384—394长子鲜卑今山西、河南北部半农半牧
后秦384—417长安今陕西、甘肃、宁夏及山西、河南的一部分半农半牧
A.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B.北方经济格局受到冲击
C.民族交融促进经济发展D.政权并立孕育统一因素
7 .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曾表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以盛世圣君、奉天承运的帝王自居,将“混一六合”视为自己分内之事;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认为:“密迩江扬(长江流域),不早当晚,会是朕物”;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凡大江南北水道均在叙述之列。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统一将是大势所趋B.儒学成为思想主流
C.政权分裂割据加剧D.南北矛盾趋于缓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的法律形式是律、令、科、比。与后代相比,汉律还存在着律令不分、礼律杂糅的问题,这说明汉律是原始粗糙的。而魏晋法制实现了一个重大进步,魏明帝制成魏律18篇,尽量把刑法的条文纳入其中;晋武帝时又制订了《泰始律》20篇,由此使“律”的内容集中于刑律,行政制度的内容另行置于“令”中,即置于《晋令》40卷中。汉代律、令不分的问题,至此大为改观。晋朝还制定了《晋故事》三十卷,是各个官署的日常行政规程;还制定了“晋礼”,是王朝各种礼制的汇编、帝国所依赖的各种典章,其部类划分大为合理化。唐朝的法律分律、令、格、式四类,“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正邪,式以轨物程事”。从汉代“律、令、科、比体制”到隋唐律令格式体制,魏晋、南朝的进步构成了中间环节之一。此外,晋代法学家张斐、杜预为律作注,使法律概念大为规范化。

——摘编自阁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明太祖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为口号,推翻了元代的统治,建立了明朝。明代建立政权合法性的基础即在于宣称要恢复以唐宋为代表的正统文明,除了在正统王朝谱系的建构、传统礼制的重塑等方面加以着力之外,在法律制度上,明代也强调以唐宋为榜样,力图重建唐宋时期的律令体系。应该说不仅明代的《大明律》是“准唐之旧而增损之”,其令也是沿袭了唐宋一脉的令典和单行令的。《大明令》为令典,在篇目上采取六部分类,在内容上不仅有唐宋令中已有的吏治、礼仪等规定,在刑令部分则规定了诸多刑事处罚的原则,如“十恶”“八议”“刑具”“留存养亲”等。除此之外,明太祖还颁行了不少单行令,用于补充律典和令典规定制度的细节。

——摘编自李贵连《从令到例:论明代律例法律体系的生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法律同明代法律的相同之处,并分析魏晋时期法律体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明太祖法律体系改革的因素。
2021-11-28更新 | 34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童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