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胡人的婚姻观念本来颇为开放,“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怀”,即是这一观念的典型表现,但北朝时,胡人在男婚女嫁时却受“父母之命”的观念束缚(这一观念源于《诗经》),北朝乐府民歌中就唱道:“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这说明(     
A.胡汉文化融合的趋势明显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C.传统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D.理学思想严重限制婚姻自由
2024-02-09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二大联考(8月)历史试题
2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为巩固政权大力推行改革,采取迁都、易汉服、说汉语、改汉姓、定高门、结汉亲等措施。该材料反映出(     
A.民族歧视色彩依然浓厚B.北方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C.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D.人们的门第观念不断淡化
2023-06-15更新 | 164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公元471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继位后,顺应历史潮流,实行了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     
A.推动了江南地区开发B.顺应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C.实现了富国强兵目标D.为北魏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4 . 《孝文帝出行图》(如下图)取自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宾阳洞帝王礼佛浮雕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一队朝佛者,以孝文帝为中心,前拥后簇,神情泰然。画面中所有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这幅图(     
A.历史久远难以考辨B.艺术加工不可采信
C.全面展现社会风貌D.反映北魏改革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5 . 北朝
(1)北魏统一北方:____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____强大起来,于____年统一北方。
(2)孝文帝改革
①时间:____世纪后期。   
②目的:大力推动____   
③措施
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____,改籍贯
B.以____服饰取代鲜卑服饰
C.朝中禁____语,统一说____
D.改____姓为汉姓。
E.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____
④作用
A.顺应了北方民族____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____   
B.促进了北魏的________
C.为以后北方____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____
(3)北魏的分裂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东魏和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____
(4)隋朝统一
____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北齐。   
②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结束了数百年的____局面。
2022-08-20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6 .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这个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序号
材料
出处
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有几次冬天严寒,国都洛阳晚春还降霜雪,但冷的时间不长。直到三国时代……(出现了)第一次有记载的淮河结冰。……这种寒冷继续下来,直到第三世纪后半叶,特别是280289年这十年间达到顶点。节选自竺可桢《中国近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
(北魏后期)稻谷亩产量一般在4斛左右,若精心耕作,可达10斛,大大超出了汉代平均亩产3斛的水平。……为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冶铁业也大有发展……酿酒业,制瓷业以及其他供城市消费的手工业,从业人数增加很快。……(洛阳)城不仅五方杂处,市场繁荣,沽贩云集,而且在城南的特定区域,安置了南、北、东、西各族降民以及西域和域外商人。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
东魏、北齐重新使用鲜卑语,还出现了“鲜卑共轻中华朝士”的情况。
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而西魏宇文泰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恢复了胡族诸将的胡姓,还向汉人广赐胡姓。
叶炜《从王光、叱罗招男夫妇墓志论西魏北周史二题》

(1)说明搜集这些材料对于研究主题的意义。
(2)若要进一步研究这一主题,还应该再搜集哪些史料,说明理由。
(3)孝文帝改革在推动民族交融上有重要作用,结合所学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汉化政策加以评价并说明评价历史问题应该坚持的原则。
7 . 北魏孝文帝亲率大军30万南下“伐齐”,适逢秋雨连绵之际,道路泥泞,历经近一个月大军才抵达洛阳城下。孝文帝表示如果大家都不想南征,索性将国都从平城迁徙到这里在场的大臣多不愿迁都,但更不愿意“南征”。利弊权衡之后迁都洛阳之事,就在孝文帝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中顺利实现了。迁都洛阳,表明孝文帝改革
A.缓解了民族矛盾B.推动了国家统一
C.促进了社会繁荣D.顺应了历史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姓氏改革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如拓跋氏改姓为元,步六孤氏改姓为陆,贺兰氏改姓为贺,独孤氏改姓为刘等。孝文帝上述做法(     
A.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C.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繁荣D.完成了鲜卑族汉化过程
9 . 《魏书序纪》载:“昭成建国二十三年(360),皇后慕容氏崩,秋七月,卫辰来会葬,因而求婚,许之。”在冯太后葬礼期间,孝文帝规定:停葬-月,停葬期间,诏令各地侍者前来奔丧,又称会葬:并守孝三年,在守孝期内,要断绝酒肉,不近女色;设附祭于太和殿。这一变化说明北魏孝文帝意在(     
A.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B.彻底革除鲜卑祭祀制度
C.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D.变革北魏传统社会习俗
2023-10-0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拓跋鲜卑本是游牧民族,北魏建国后开始发展农业,到孝文帝时期,确立了以农耕为主的经济模式。随着经济转型,法律制度也发生相应变化。北魏太武帝修改律令,规定:“大逆不道腰斩,诛其同籍,年十四以下腐刑,女子没县官。害其亲者,轘之。”太和十一年(487),孝文帝下诏:“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而律不逊父母,罪止髡刑,于理未衷,可更详改。”北魏前期游牧经济下,官吏依靠班赐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物资,班赐的最大来源是掠夺战争。为了约束官吏,整治秩序,北魏设置赃罪,但贪污仍屡禁不止。孝文帝时期,实行班禄制,为官吏发放俸禄。盗罪在历史上由来已久,至迟在西晋时“盗”有了法律意义上的概括。拓跋氏隆兴之时,规定:“盗官物,一备五,私则备十。”太武帝以降,对于盗取官财的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盗劫官私财物者流放至边地,甚至处以死刑。太和十六年(492),孝文帝亲自勘定流刑:“诏群臣于皇信堂更定律条,流徒限制,帝亲临决之。”流刑自此入律成为正刑。这一系列措施,适应了经济转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为北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姚周霞《转型前后北魏经济变迁对立法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法制改革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